大学校导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投稿平台
搜索
网站首页
社会实践
三下乡
下乡支教
校园新闻
大学生活
校园文学
大学学习
大学校导网
>
社会实践
探寻京族文化,谱绘民族团结——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赴澫尾开展调研活动
2024-07-28 阅读:
来源:广西民族大学
为做好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促进民族团结,7月13至16日,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籽籽同心,筑梦边疆”调研团队赴东兴市江平镇𬇕尾村开展京族文化调研活动。
同庆哈节,共赏民族风情。农历六月初九至十六,各界人士齐聚𬇕尾,共庆京族哈节。京族哈节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京族一年一度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它分为迎神、祭神祭祖、乡饮娱乐和送神四个环节。在祭神仪式上,京族人民用猪和鸡进行祭祀,由哈妹接替唱哈,通过舞蹈表达对神灵的敬重。同时,京族人民在海边展示传统劳作方式和技艺,在花棍舞、天灯舞和独弦琴演奏非遗展演活动中展现京族独特的魅力。
寻访字喃,追溯文化根源。字喃历史悠久,起源于社会宗教、政治和生活等需要,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字喃借汉字表音表意创造,通过假借、形声、会意法造字,主要歌本有《宋珍歌》《石生故事》《金云翘传》等。目前,字喃主要应用于宗教祭祀。对字喃的保护与传承方面,当地编写教材进校园进行传承,并设立培训班进行教学。据字喃传承人苏维芳老师介绍,京族字喃共三万多字,是借用汉字或汉字的偏旁,模仿汉字的造字方法创造出来的表意文字,现今应用范围小,其保护传承难度较大。
奏响独弦,聆听非遗特色。独弦琴与哈节同为国家级非物质遗产,共有四级传承人41名。京族人们将独弦琴视为“幸福琴”。它由琴身、弦轴、摇杆、共鸣筒、琴弦和挑棒等部分组成。独弦琴最早为竹制,后发展出乌木、紫檀木等木制独弦琴。独弦琴音色悠长婉转,不同材质的音色各不相同。最著名的曲目是《过桥风吹》。
京族独特的文化是民族文化中宝贵的文化资源,通过参与京族特色活动并收集京族文化资料,有利于促进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使各民族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社会实践推荐
高校赋能,文化深耕——“甘露乡野回响”音乐节打造乡村振兴文化新IP
09-25
南京工程学院学子赴常州:解锁梳篦非遗密码,书写青春传承答卷
09-25
社团与企业共建基地 助推高技能人才培养
09-25
大学生调研团聚焦劳动者诉求:工会数字化创新破解“入会难”“维权远”难题
09-24
吉农学子暑期实践行:深耕赣鄱水产实验室,解锁生物科学“养殖密码”
09-23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扫码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社会实践热点
青系油缘 筑梦乡振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学子赤峰调研行增认知促振兴
第十六届气象防灾减灾宣传志愿者中国行:眉山A队筑梦气象防灾,科普之光点亮多校多区
泥土里的青春答卷:凤梨田上的强国足迹
靖边英魂,访谈寄情长
挖掘三线电力底蕴,点亮红色传承灯塔——上海电力大学“三线电力薪火”实践队邂逅历史的温度与赤诚的传承暑
铁道千里行:暑期实践“笃行实践队”襄阳电务段学习纪实
湖畔开营,情绪启真
当北纬34°遇见热带火龙果!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记忆方舟:AI守护银发大脑”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从飞檐斗拱到高斯泼溅:解码中华文化的科技注脚
大学校导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