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导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投稿平台

高校赋能,文化深耕——“甘露乡野回响”音乐节打造乡村振兴文化新IP

    2025-09-25    阅读:
    来源:作者:李培智,高涵茜 学校:南京林业大学
         这个夏天,一条由真诚与行动编织的纽带,将南京林业大学淮安校区与宁静的甘露村紧密相连。南京林业大学淮安校区“点滴甘露,筑梦成林”社会实践团队深入村庄腹地,以扎实的调研叩响村民心声,更以一场精心筹备的音乐节,回应了乡土对活力的深切呼唤,开启了一场青春与乡土的深情对话,成功举办了清江浦区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文明实践集中活动暨甘露村农民丰收节——“甘露乡野回响”音乐节。
                                                 
"三下乡"文明实践集中活动暨甘露村农民丰收节志愿者合影
  阡陌新绿,倾听心声——乡村调研
  七月五日至十一日期间,南京林业大学淮安校区的社会实践队员分三次进入甘露村,开展实地村情观测与走访。调研采用网格化方式进行,沿村落东西与南北走向覆盖主要聚居区,随机访谈不同年龄段、不同活动状态的村民,以获取更具代表性的样本。在走访过程中,队员观察到村中常住人口以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为主。大部分土地已完成流转承包,传统农业活动减少,村民日常劳作负担较轻,但业余文化生活相对单调,可参与的文娱活动形式有限。多位村民在交流中表示,希望能有更多文化娱乐活动充实生活,同时也流露出对年轻一代返乡发展的期待,认为村庄需要新鲜血液以增强活力。
                                                 
实践队员进行村情调研
  星光汇聚,共织愿景——活动前期准备
  七月十一日之后,南京林业大学淮安校区的实践团队启动校内资源整合工作,积极联络并邀请多个学生社团与艺术团加入合作,精心编织一条连接校园与村庄的文化纽带,共绘一场属于甘露村的文艺蓝图。基于前期扎实的村情调研成果,以及与村委会充分沟通后形成的清晰方向,各方共同商讨,明确了音乐节的节目形式与内容构成。为突出地方特色,音乐节特别设置了由甘露村村民自发参与的民俗表演环节。最终方案确定为一场融合歌舞表演与乡土风情的文艺汇演。后续筹备中,实践队员利用课余时间反复排练,并通过三次大型集中彩排,对节目细节进行持续打磨与优化,确保演出效果不断提升。
                                                 
村民民俗表演
  田野回响,活力绽放——音乐节盛大开始
  金秋送爽,五谷归仓。9月21日淮安市黄码镇甘露村村部广场上,歌声、笑声、掌声汇成一片喜悦的海洋。清江浦区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文明实践集中活动暨甘露村农民丰收节——“甘露乡野回响”音乐节在此隆重举行。本次活动由南京林业大学淮安校区、清江浦区委宣传部、黄码镇人民政府以及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联合举办,以 “甘露乡野回响”这一特色文化IP为核心切入点,不仅献上了一场视听盛宴,更通过融入乡土物产展销、民俗体验等内容,将节庆活动与乡村产业、品牌塑造深度结合,成为高校与乡村共融、传统与现代对话的生动实践。
  节目开始前,清江浦区黄码镇人民政府宣传统战委员张昕琦发表了致辞,拉开了此次音乐节活动的序幕。紧接着音乐节在华飞艺术团恢宏热烈的舞蹈《五星红旗》中启幕。演员们以饱满的情绪和铿锵的舞步,演绎出对家国的深厚情感,也舞出了农民欢庆丰年的自豪。随之而来的“夹花生大赛”“袋鼠跳一跳”等农趣游戏,巧妙将农耕劳动转化为趣味互动,使观众在参与中重温劳动之美,感受丰收之乐。
                                                 
黄码镇人民政府宣传统战委员致辞
  广场一侧,由本地村民和合作社搭建的“丰收市集”尤为引人注目,金黄的稻米、饱满的花生、甘甜的瓜果等特色农产品琳琅满目,特别是“甘露美食摊位”前人头攒动,现场制作的乡土小吃香气四溢,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消费体验,更直接带动了农产品销售,实现了“以节促产、以节兴农”。这些精心设计的环节,正逐步将“丰收节”打造为一个展示乡村魅力、促进消费活力的常态化品牌窗口。
  高校学子为音乐节注入了青春的活力与艺术的创新。南京林业大学淮安校区学子献上《我记得》《一程山路》等清新温暖的歌曲,诗朗诵《月光下的中国》则以深沉恢弘的声线勾勒出祖国的壮美山河;风话剧社演出的话剧《赤子之心》,情节真挚、情感跌宕,彰显出家国情怀的时代回响。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学子带来的啦啦操《青春正燃》节奏明快、动作流畅,如秋日里跃动的火焰,点燃全场热情。
  “甘露乡野回响”音乐节并不仅是一场演出,更是一个深度融合文化振兴与乡村发展的品牌项目。它以打造可持续的乡村文化IP为目标,依托高校资源,借助传统节气与丰收主题,通过“文化+产业”“节庆+常态”的探索,实现了艺术资源下沉、文化反哺乡村的有效路径。音乐节中,民歌、舞蹈、农事体验、物产展销与现代节目交错展演,构建出一幅传统与现代交融、乡土与青春共鸣、节庆活动与乡村发展互促的生动画面。
  压轴节目《如愿》的合唱声中,音乐节缓缓落下帷幕,但情感的激荡与文化的回响仍久久不散。村民们纷纷表示,这样的活动让大家在收获物质成果的同时,更感受到了精神层面的丰盛与温暖,并期待“丰收节”能一年一年办下去,成为甘露村的特色招牌。
                                                 
实践团队表演《如愿》节目
  除了这些节目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活动特别设置了卫生健康服务区,由大学生志愿者们提供免费血压测量、健康咨询和科学保健知识普及等服务,将关怀融入节日,让温暖渗透细节,进一步体现了“以人为本、服务乡村”的宗旨。
                                                 
大学生志愿者进行应急急救知识普及
  这一场传统与现代的对话、青春与乡土的碰撞,充分表明乡村可以是文化创新与经济发展的沃土,而音乐节正是“甘露乡野回响”IP品牌价值的一次深度诠释与成功实践——它不仅是节目的展演,更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赋能乡村振兴的有益探索,为乡村注入了可持续的精神动力与品牌魅力,也为将丰收节打造为常态化、品牌化的乡村盛事奠定了坚实基础。
  大学生走进乡村、融入乡土,不仅是艺术的传递,更是一次深刻的生活教育。我们期待‘乡野回响’这一IP能够持续深化,成为一张推动区域发展、吸引更多人关注乡村、传递文化、播种希望的靓丽文化名片。
社会实践推荐
  •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 扫码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社会实践热点
大学校导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