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惠州,热情似火。在惠东县良井镇的楼角村,能看到一畦畦的剑叶,颜色翠绿翠绿的一颗颗凤梨挂在那里,果实的形状十分饱满,颜色也很诱人,让人看了就喜欢,这里,是一片充满了丰收希望的田野,就在这里,有一群特殊的“客人”来到了,他们就是广东职业技术学院青穗凤梨先锋团的学子们。他们带着实验室里面的“科学标尺”,带着泥土散发出来的芬芳,用参加“三下乡”活动留下的足迹,在凤梨田里面描绘出了新时代强国青年的青春群像。

“这些凤梨叶和果皮,果子收了也只能扔地里了,好可惜呀!”只见楼角村党支部书记王瑞练蹲在田埂上,捏着刚摘下的一枚凤梨叶,语气有些可惜。他身后,是数百亩的凤梨种植基地,23个凤梨品种,扎根生长,“西瓜凤梨”占了最大的比重,每年到了收成季,瓜果累累,村民收入可观。只是,丰收的背后,是每年数以吨计的凤梨叶和果皮,叶不烂,皮多汁,是村民的“心结”。这句话让青穗凤梨先锋团队员心里一动。出发前在实验室里,他们看了无数的植物纤维特性,却不曾切合实际地触碰过“产业痛点”。“不是废料,是没被挖掘的金矿!”导师的话,是一语中的。下午,特殊的“交流座谈会”,在会议室开成了。接着,镇团委副书记李悦带着队员们又走访了十多位种植户,详细了解凤梨从幼苗培育到采摘,再到运输、储存,最后到进入市场卖果的整个种植过程的废弃物产生,处理废弃物的成本,一年下来就占村民将近10%的收入。“乡村振兴不是口号,是要实实在在地帮助农民。”队员们写道,“我们课题,就长在泥土里。”

第二天清晨,艳阳高照,凤梨地里就忙碌开了他们的身影。草帽、胶脚、一身汗衫,顶着夏季的高温,开始做他们的“田野研究员”了。一人手拿一把按叶,一手拿一把特制的镰刀,开始小心地摘取叶片。不能伤害植株,“要轻柔,要适度。”不远处的女队员们蹲在地上,收集着果皮的样品。带来的袋子里,已经分门别类地贴着有采摘日期、品种、地点的标签。他们配合默契,忙得满头大汗,晒得通红,却没有人喊苦。收好果皮样品,连轴也顾不得转,就急忙把凤梨废弃物收回了临时实验室。搭起简易的实验台,对样品进行初步的分析。有的队员看凤梨的纤维组织,用显微镜观察凤梨叶片的纤维组织;有的队员看凤梨果皮的成分测定,把数据抄在本子上。
中午,阳光炙烤大地,气温上升,队员们只吃了点自带干粮,喝了些水,又投入到紧张的实验中。队员们深知时间紧迫,分秒必争。经过忙碌的一天,终于到了吃午饭的时间,结果出来了,不太理想:凤梨叶纤维韧性强,提取难度远超想象;凤梨果皮成分复杂,提取所需物质并非易事。

面对这样的结果,大家都很是失望,大家聚在一起,讨论着方案,你一言,我一语,好点子可多了:有的说要改变一下纤维提取的方式,用相对温和的化学药品来提取;有的说要将凤梨果皮进行发酵,看看会不会有奇迹发生;等等。大家激烈地讨论着,思维逐渐活跃,新的实验方案在脑海渐渐形成。
夜色四合,星光点点。他们虽疲惫,但眼中闪着光,他们知道前路不远,知道前路坎坷多,他们有底气,有斗志,要写好凤梨田中的一张青春答卷,为乡村振兴贡献一分力量。团队们发现,“凤梨废弃物”何去何从,有了方向——从农艺到工业,从食品到美妆,一条全产业链初见雏形,在泥土与科技中慢慢发芽。这一次“三下乡”,对于团队里的大学生而言,是一种历练,更是一种“洗脑”——王瑞练书记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感叹,“乡村产业升级,需要的就是这样新的观点,新的技术手段,大学生带来的是火种,是让乡村充满活力的‘种子’”。实践的最后一天,先锋团向镇里、村上呈交了一份《关于凤梨废弃物高值化利用的可行性报告》。报告中,除了有具体的检测数据,还有具体的技术路线:可短期内研发凤梨叶编织品、果皮酵素;可中期研发纤维提取机器、天然防腐剂;可长期打造“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这不是一个结束的报告,而是开始承诺的开始。”队员们说。
离开楼角村的那一天,队员们一起走到了凤梨田,王瑞练指着那些刚刚种下没多久的凤梨幼苗,认真地说道:“等这些凤梨成熟的时候,你们现在想到的那些想法就能够派上用场,”在灯光的照耀下,幼苗的叶子看上去仿佛是一个个正在不断成长的希望,借助这次“三下乡”活动,队员们对“强国新征程”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队长在总结里这样写道:“以前总是感觉‘强国’是一个特别大的概念,直到现在才明白,原来它就藏在每一片被利用起来的凤梨叶当中,藏在每一个村民逐渐鼓起的腰包里面。”中国像楼角村这样的农业村庄以及千千万万个,楼角村仅仅是其中的一个,这些村庄或许都有着不一样的产业难题,不过没有一个不在期盼着科技能给予帮助,青穗凤梨先锋团是新时代青年人参与乡村振兴的一个典型例子,学子们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来为乡村提供服务,在回程的路上,队友们的讨论仍然没有停下来,有队员说:“下一步我们要做的工作就是思考如何在实验室里提取纤维,然后降低成本。”另一个队员接着说:“我觉得可以从凤梨叶布料这条路线去试试看,”以及队员表示:“我明年暑假还过来,把我们的想法都变成现实……”窗外的凤梨田渐渐远去,越来越远,但是和泥土之间那份难以割舍的情缘留在了每个人的心里,这些曾经被当作“垃圾”丢弃的凤梨叶,将会是泥土所见证的良井镇“生态+经济”实现双赢的证明。那些在凤梨田里留下青春足迹的大学生们,也将会在强国复兴的征程中写下属于他们这个时代的青春之歌,他们以知识来振兴乡村,用实干去铸就梦想,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那广袤无垠的土地上,泥土默默无声,却见证着人们的辛勤耕耘,青春没有悔恨,书写着强国的篇章,在楼角村的凤梨田里,我们看到的是新时代青年的担当,他们懂得技术,充满干劲,富有情怀,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到国家的前途命运之中,让自己的一份力量汇入强国复兴的滚滚洪流里面。这就是青春最美好的底色,这就是强国道路上留下的深刻烙印。


以上图片为团队部分实验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