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点豆成宝,探索豆腐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发布时间:2024-07-29     阅读:
     安徽寿县八公山是豆腐的发祥地,淮南王刘安烧药炼丹时,偶然以石膏点豆汁,从而发明了豆腐。八公山承载着深厚的豆腐文化和历史积淀。‌这里的豆腐制作技艺被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现了代代相传的手艺和精益求精的态度。‌八公山豆腐以其细嫩如玉、‌口感爽滑的特点,‌富含植物蛋白和多种矿物微量元素,‌成为了当地的一张名片。‌
 
  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的融合
  在八公山豆腐村有许多关于豆腐的牌匾,这里的人以做豆腐为生。豆腐传统制作工艺流程是浸泡黄豆,磨豆子,稀释豆浆,多次滤渣,火煮豆浆,加入卤水,装箱豆腐花,压制成型。经过一系列访谈,知道村民们现代多用自动化设备,如磨浆机,煮浆机,豆腐压制机等,这些机器在不影响产品质量的同时,‌大大提高了豆腐的生产效率。传统制作豆腐主要依赖于人力和传统工具,‌如石磨、‌布袋等,效率更低。
  此外,传统制作豆腐的过程中,‌豆腐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操作工人的技能和经验;而现代制作豆腐通过采用电子加热方法,‌可以制作出营养更丰富、‌口感更好的豆腐。‌有些村民虽然利用现代技术更好地制作豆腐,家中却也保留了传统的制作工具。



豆腐村(豆腐街)每户人家有关豆腐的牌匾。 江云凤 摄

村名家中保留的磨豆浆的传统工具——磨盘。 江云凤 摄
 
  享豆腐之三美
  八公山豆腐好吃的关键不仅在于制作工艺独特,‌遵循古法传承,更在于制作豆腐所用的水来自八公山上的天然泉水,有大泉,玛瑙泉,珍珠泉等。村民在制作豆腐时,都会去井口打这样的泉水。水质好,泉水清凉甘甜,为豆腐增添了八公山的特殊风味。
  八公山豆腐质地细若凝脂,‌清鲜洁白如玉,‌且嫩而不散塌,‌久煮而不沉碎。“莫道豆腐平常菜,大厨烹成席上珍。”一块豆腐能被做成108道菜。豆腐宴上都豆腐被刀刻成各种形状,鬼斧神工——形美;与其他食材搭配,采用各种烹饪手法而形成的菜系——味美;豆腐内含人体必需的多种微量元素,还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素有“植物肉”之美称——健康美。
  此前在寿州古城举办的千人共享豆腐宴还创造了吉尼斯纪录。这个活动不仅让更多人尝到了八公山豆腐的三美,还使传统与现代融合,更好传承,扩大影响力。



制作八公山豆腐专用的泉水。 江云凤 摄

豆腐与其他食材搭配成的美味佳肴。 江云凤 摄

千人共享豆腐宴。 图源于网络
 
  传承八公山豆腐
  遵循技艺传承。通过传统的师徒方式,‌将八公山豆腐的制作技艺代代相传;对八公山豆腐的制作工艺进行详细纪录,整理成图片,视频或文字的形式,供后人参考学习。
  促进文化弘扬。举办文化活动,如举办与八公山豆腐文化相关的一年一度的豆腐节,让群众积极参加,切身体会文化;建立更多的文化馆,八公山现有一座“寿县八公山豆腐文化馆”,里面有关于豆腐的文化知识以及豆腐制作传统工具,可以让大家感受古人的智慧和详细了解豆腐文化。
  推动产业发展。加强八公山豆腐的品牌建设,‌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品牌。‌通过品牌建设,‌可以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消费者购买;延伸八公山豆腐的产业链,‌开发更多与豆腐相关的产品,丰富产品种类,‌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推广创新模式。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平台,‌进行八公山豆腐的网络营销,扩大产品的市场覆盖面,‌提高产品的销售量;与其他行业进行合作,推出豆腐主题菜肴、豆腐主题旅游线路等,拓宽产品的销售渠道。



寿县豆腐文化馆里有制作豆腐传统工具的展览和有关豆腐的文化知识。 江云凤 摄

寿县博物馆里,古人制作豆腐的传统过程。 江云凤 摄
  点豆成宝,豆腐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和文化的交融,它不只是一种食物,还是一种文化象征,传承豆腐及其传统制作工艺即是时代的进步。
作者:江云凤    来源:安徽理工大学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从沂源向未来”信工在支教走进南流泉完全小学
  • 西南石油大学龙鳞理韵暑期社会实践队: 探索龙鳞装帧,修缮文化之美
  • 关爱儿童燃于情,志愿宣讲始于行
  • 临沂大学医学院“‘沂’呼‘柏’应,‘医’脉相承”乡村振兴实践团奔赴河北省石家庄市,开启了一场意义非凡的红色精神传承之旅。
  • 10-08
  • 高效联动凝合力,青年担当谱新篇
  • 为弘扬红色精神,加强高校间的交流与合作,临沂大学医学院“‘沂’呼‘柏’应,‘医’脉相承”乡村振兴实践团前往西柏坡,与河北大学青
  • 10-08
  • 上海市松江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走访简记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