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的决策部署,切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语言文字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服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助力教育强国、文化强国建设。玉溪师范学院文学院“浸润经典·语润者湾”推普实践团于2024年7月14日至2024年7月22日赴楹联之乡——通海县四街镇者湾村开展为期9天的推普实践。
“堂前无字画,必是俗家人。堂前新字画,更是俗家人。”者湾村是一个有着浓厚文化意韵的村子,也是云南省唯一的“书画之乡”。多年来,者湾村坚持以文化立村,靠文化育人,以文化凝聚群众的理念。在这里,家家户户都张贴着手写的对联,字字笔墨,句句楹联,都透露着者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玉溪师范学院“语润者湾”青年服务队针对这一特点,立足当地文化,从孩子们最亲近,最熟悉的楹联入手,展开推普活动,传播优秀文化。
7月15日,“浸润经典,语润者湾”推普实践团来到村工会,首先进行了朗诵情感的相关教学。
在课堂上,志愿者们通过示范、讲解与互动,引导孩子们从最基本的发声技巧到情感的细腻处理,一步步深入朗诵艺术的殿堂。志愿者张思源鼓励小朋友们大胆尝试,勇于表达自己的情感,让声音成为连接心灵的桥梁。同学们纷纷表示,在老师的指导下,他们不仅学会了如何更好地运用声音,而且学会了如何用心去感受文字背后的情感,让自己的朗诵更加生动。
之后,志愿者为每位同学布置朗诵任务,同学们将自己朗诵的视频发在群里,志愿者们为每一个孩子的视频进行纠音。经过三天的纠音,孩子们的朗诵水平明显提高。
7月19日,推普团12位志愿者带领40名学生来到秀山进行研学。活动伊始,通海楹联协会会长林启龙老师为孩子们讲述了通海楹联历史和书法文化。林老师表示,者湾是碧山墨庄、书香之地,者湾的每一个孩子都有传承书法文化、楹联文化的责任和义务。对于孩子们的到来他感到十分欣慰,他期待看到更多的孩子成为家乡的小小宣传者和推普员。
在登山的过程中,孩子们逢联必诵,志愿者们在相应的楹联前为孩子们讲解其含义与知识背景,孩子们在志愿者的介绍下更加懂得了楹联文化的意义。清凉台上,孩子们跟随志愿者张国燕的脚步,参观朱德故居。随后,孩子们在故居大厅摆放笔墨,一笔一划写下了自己最喜欢的楹联。整齐的物件摆放,浓厚的文化氛围……孩子们在推普团的引导下将书法、传统文化、普通话三者结合。
活动最后,孩子们在“夏日访通海”的石碑前进行了楹联朗诵展演:
一水抱城郭,看柳渡渔庄,
螺洲蟹舍岚平烟静,置身宛在画图中。
纤尘不染;秀色可餐。
静者心多妙;超然思不群。
雪夜书千卷;花时酒一瓢(piáo)。
云闲神澹荡;山静气深严。
百道湖光千树雨;万山明月一声钟。
山净且无尘一点;湖平惟有鹭双飞。
不寒不暖有花处;半醉半醒无事人。
高山流水琴音古;碧梧翠竹人品清。
槛外湖光千顷碧;座中山色四围青。
秀山轻雨青山秀;香柏鼓风古柏香。
地以文章争气势;天于樵牧混英雄。
芳草不知何处是;晴川依旧在楼头。
秋月春云常得句;山容水色自成图。
层台云敛双湖碧;古殿风生六月寒。
山中秀气天长地久;郡里文风古往今来。
天上何曾有山水;人间岂不是神仙。
孩子们身穿白衣黑裤,清脆的童音,甜美的笑容,郎朗诵读声在秀山亭台楼阁间徜徉,徐徐展开一幅翰墨书卷。
玉溪师范学院文学院“浸润经典·语润者湾”推普实践团扎根者湾浓厚的耕读文化土壤,探索出“推普+文化浸润”的全新推普路径。在今后的推普实践中,玉溪师范学院文学院将会以更加饱满的精神和昂扬的斗志携手并进,用普通话播撒文化的种子,用爱心浇灌希望的花朵,让“推普”成为意义非凡的语言之旅,魅力无限的文化盛宴。
来源:玉溪师范学院 杨志钰、张思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