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云锦织梦,千年韵长

发布时间:2024-08-12     阅读:

云锦织梦,千年韵长

中国青年网南京8月10日电(通讯员张思怡)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历史的深刻烙印与民族精神的鲜活载体,是人类文明长河中璀璨的明珠,于历史的浩瀚书卷上,镌刻着浓墨重彩、不可磨灭的篇章。为探寻非遗文化精髓,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院长学生助理团“传承华夏,非遗留芳”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的队员们怀揣着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与传承之责,踏上了前往中国南京云锦博物馆的旅程。

云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三国东吴时期,经过东晋、元、明、清等朝代的发展和完善,逐渐形成了具有南京地方特色的丝织提花锦缎。其工艺独特,每一根丝线都经过精心挑选与巧妙编排,从而交织出繁复的图案;其浓厚的民族情感,赋予了云锦丰富的文化内涵,使之超越了普通纺织品的范畴,成为了中华文化的璀璨瑰宝,承载着独特的民族记忆。

实践队员们一踏入博物馆的大门,就被眼前那琳琅满目的云锦织物深深震撼,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置身于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这些云锦织品,如朝霞般绚烂夺目,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让人目不暇接。队员们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细细品味着每一件织品背后的故事与情感。在馆内灯光下,云锦织物更显光彩照人。它们不仅展示了古代工匠们的卓越技艺与非凡智慧,也彰显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图为博物馆展览的云锦。史文雯 供图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实践队员们深入了解了云锦那精妙绝伦的制作工艺。从精心挑选优质丝线作为起点,历经繁复的炼染过程,再到匠心独运地设计纹样,直至最终上机织造,云锦的每一步制作都彰显出极致的严谨与精细。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凝聚匠人心血的“挑花结本”技术。这一技术令实践队员们叹为观止。“挑花结木”分为挑花、倒花、拼花三种工艺,其中挑花是基本工艺,倒花和拼花是辅助工艺。匠人们需要根据设计好的图案,在纸面上“挑”出经纬交织的精确位置。这一过程不仅需要极高的精准度,更是对力度与角度的一种考验。匠人们在不断调整中使图案生动、充满立体感,这背后是无尽的耐心与非凡的毅力的凝聚。整个过程中,匠人们不仅展现了高超的技艺,更体现了其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步入展区,实践队员们的目光被一台气势恢宏的大花楼木织机所吸引。这台古老的机器体型硕大,其上密密麻麻的织线交织纵横,宛如错综复杂的迷宫,令人眼花缭乱。同时,实践队员们耳畔响起了“咯吱,咯吱”的声音。循声望去,只见不远处的工艺现场展示区,几台机器正有条不紊地运转着。一位拽花师傅端坐于织机上方,手中轻轻提拽着精细的纤线,而下方,另一位师傅稳坐织机前,手脚并用,与上方的拽花师傅一迎一合,共同编织出一幅栩栩如生的织锦画卷。经线与纬线在织布师傅们的巧手下灵活交织,呈现出云锦织造这门古老技艺的勃勃生机与无限魅力。

图为实践队员在博物馆门口合照。洪薏 供图

作者:院长助理团    来源:大学生网报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 “法治新翼,智启未来” —— “法治未来”青年实践团探秘淄博市公安局周村分局民
  • 尊老敬老 奉献爱心
  • 尊老敬老 奉献爱心
  • 为了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敬老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碱基互补”实践团于2024年8月2日到8月6日期间
  • 08-12
  • 穿越千年时光,探寻大运河的秘密:泗县大运河遗址博物馆之旅
  • 华北理工大学轻工学院三下乡——追寻红色足迹,感悟革命真谛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