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山东大学“助力黔行”彝族服饰非遗走访

发布时间:2024-08-29     阅读:
2024年7月24日 星期五 晴
      7月24日早,山东大学“助力黔行”志愿服务队彝族服饰非遗走访小分队调研非遗名录——彝族刺绣实践活动正式开始,自此,每位小分队队员心中开始埋藏承载着民族非遗文化的种子。
      早晨8点,我和实践小分队的其他同伴们收整完毕,准备前往实践地——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金银山街道。“大家一定要吃完早饭再去走访啊。”队长总是细心认真,关心着带领着我们去认真对待生活和每一件支教中的大事小事。热乎乎的早餐进肚,心中对实践的热情也随之高涨,宣扬非遗民族文化责任在肩。
      早晨9点,小分队抵达赫章县金银山街道彝族服饰文化馆,文创组、访谈组、记录组、摄影组全员就位,准备展开对以毕节市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创始人杨小燕女士为主要采访对象的访谈实践。杨小燕女士还有客人接待,由杨女士的女儿先行带领小组成员对工作室进行参观。工作室干净整洁,一楼是整齐排列的彝族服装,供人参观、租借拍照以及买卖;二楼是收纳整齐的彝族服饰设计册、精心放置的奖杯证书、完成的和未完成的设计图纸……工作室上下两层大概一百平方米,整个空间被工作者安排得井井有条,纺织台与设计桌相隔不过中间凿空的一面墙,大大方便了灵感乍现时的快速实践需求。设计室的墙壁上悬挂着工作室出品的制作精良的彝族服饰成品,件件头饰精美,套套服装精良。
      以布为纸,以针做笔,以线当墨。彝族服饰,制作过程相当繁琐,制作工艺十分复杂。第一是纺线织布;第二是挑花、刺绣;第三是裁剪、镶衣。纺线、织布、剪、裁、颜色搭配、镶、挑、绣等而言,少则几十道工序,多则上百道工序,而且要求技艺精湛,做工精细。正是如此,独具特色的彝族服饰表现形式多种多样。男子服饰体现龙的气派,装扮了男子犹如五岳龙山一样威武雄壮;女子服饰体现凤的现象,装扮好的女子似金凤一样苗条美丽。头戴凤冠,额上围有九星或七星勒条,身穿凤衣,衣饰服上绣镶太极旋纹、太阳花、向阳花、石榴花、钻石花、桃李花、牡丹花、灯笼花、草莓花等多种鲜艳的花样互为点缀而五彩缤纷,光彩夺目,下装凤尾长裙,脚穿绣花鞋。女童服,款式与妇女生活服饰相同。童帽为蜜蜂型、蝴蝶型和花台式,希望女童长大后能成为挑花刺绣能手。
      彝族服装的世袭传承者是彝家妇女,彝族服饰技艺是彝族女性智慧的结晶。彝族服饰集本民族的信仰、理念及审美融为一体,它不仅满足了人们遮羞御寒和审美的需求,也是彝族人的明显标识,蕴藏着丰富的民族文化,作为一种非物质遗产,其蕴含的精巧匠心与民族精神经久不衰。
作者:吕景思    来源:山东大学控制学院助力黔行志愿服务队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 山东大学助力黔行志愿服务队“希望小屋”专项活动
  • 山东大学助力黔行志愿服务队“七彩假期”关怀活动
  • 山东大学助力黔行志愿服务队“延安精神”志愿宣讲活动
  • 山东大学控制学院助力黔行志愿服务
  • 山东大学控制学院助力黔行志愿服务
  • 一约既定,万山无阻。各种机遇巧合之下,我成功加入“助力黔行”,不远万里从山东来到贵州支教。支教生活的一幕幕回荡在脑海,丰盈着我
  • 08-29
  • 山东大学“助力黔行”志愿服务纪实
  • 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轻轻地洒在我的脸上,仿佛是大自然最温柔的闹钟,提醒着我——半个月的支教将在今天画上句号。心中既有对这
  • 08-29
  • 山东大学“助力黔行”彝族服饰非遗走访
  • “科技赋能,智慧敬老”——“康复+”悦享银龄 爱心医疗实践团科技敬老活动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