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剑”得名
凭“瓷”生辉
你知道这是哪里吗
丽水龙泉
一座富有文化底蕴的绿色小城
初见倾心,再难相忘
龙泉青瓷博物馆的入口形似一个巨大的古瓷窑,“冰裂纹”若隐若现。当我们走进“窑”中,绵延的龙泉青瓷史便缓缓打开,五代的古朴,元朝“哥窑”的绝伦,宋朝辉煌时期的美妙,今日手艺人和青瓷艺术世家的青瓷创作。
龙泉青瓷釉层丰润,釉色青碧,光泽柔和,晶莹滋润,胜似翡翠,不得不让人惊叹一声“还得是我们老祖宗的审美!”
龙泉青瓷不仅是一种陶瓷艺术,更是一段流淌不息的历史,传统的烧制技艺如同一个封印的秘密,承载着千年的文化积淀。2009年,“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全球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入选的陶瓷类项目。
追寻传承,探秘技艺
龙泉青瓷大师园采用家、作坊、工作室、展厅一体的形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龙泉青瓷烧制技艺)的传承基地。我们拜访“坛根瓷院”,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陈华接受了我们的采访。从个人求学到家族变迁、从技艺传承到商业创新、从政府支持到民间发展,无不透漏着龙泉青瓷的发展生机和传承挑战。
亲手拉胚才知不易,更何况是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烧制。
青瓷为何“常青”?明代中期至清代晚期,龙泉窑逐渐式微,至新中国成立前,青瓷传统烧制技艺已濒临失传。周恩来总理亲自指示:要恢复五大名窑生产,首先要恢复汝窑和龙泉窑。龙泉青瓷博物馆前的“关怀石”则记述着习总书记对龙泉青瓷保护传承的殷殷嘱托,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他,曾3次前往龙泉调研,并提出“龙泉青瓷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你们一定要好好保护、传承和弘扬”。
剑舞风华,情系锋刃
一踏入沈广隆剑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琳琅满目的刀剑陈列,它们或古朴典雅,或锋利逼人,每一把都透露出匠人的心血与智慧,仿佛穿越回了那个刀光剑影侠骨柔情的时代,唤醒心中那仗剑天涯的侠客梦。
在剑铺内漫步,可以近距离观察铸剑的全过程从选材、锻打、淬火、磨砺到装饰,每一步都充满了仪式感。匠人们专注的神情、熟练的手法,以及他们对刀剑品质的极致追求,都让人深感震撼。尤其是当看到炉火映照着匠人们坚毅的脸庞,火花四溅中剑身逐渐成形,那种对工艺的热爱与执着让人由衷感到敬佩。电影《封神:朝歌风云》里主角们手持的各式宝剑,便是出自龙泉匠人胡小军团队之手。
除了欣赏铸剑工艺,沈广隆剑铺还展示了许多与剑文化相关的历史资料和艺术品。这些展品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知识,也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了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意义。从古代的兵器到文人墨客的佩剑,从武侠小说的虚构到历史事件的实物见证,剑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承载着太多的故事和情感。
如今,在龙泉,宝剑与青瓷这两个文化瑰宝常被并称为剑瓷产业,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产业基础赋能县域经济发展与百姓增收致富——截至目前,龙泉剑瓷产业共有市场主体7500余家,从业人员3万余人。在一代代匠人的守望里,在一个个从业者的创新中,宝剑与青瓷的“千年之约”传来新的回响。
龙泉的夏日悄然而逝,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也顺利地迈向了尾声。
尽管这个夏天注定无法持久留驻,但在此期间所收获的知识和体会无疑将深深烙印在每个团队成员的心中,如同铺路之砖、栏杆之柱、前行之灯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