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探“两山”理念实践路径,寻古树名木生态密码

发布时间:2025-07-04     阅读:
       2025年7月1日,浙江农林大学“余见古树青山”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赴安吉余村,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开展实地调研,系统解码生态经济转化与古树名木保护的协同发展模式。
       实践团首站抵达“两山”会址公园,在纪念石碑前学习理念提出背景。随后,团队走进余村展示馆系统考察村庄从“靠山吃山”到“养山富山”的发展历程,通过详实的图文资料和生动的复原场景,深刻理解余村践行“两山”理念、实现生态转型的历史抉择。
       在余村党群服务中心,采访工作人员时了解到,不少本地人因“绿水青山”带来的发展机遇选择返乡回流,“以前是泥巴路,现在修了大马路,房子改造得越来越好”,基础设施的显著改善正是“两山”理念落地生根的直观体现。余村对生态环境的整体保护与价值转化,其理念与实践也延伸并聚焦于对古树名木这一珍贵资源的科学守护与价值挖掘上。

图为团队成员在“两山”理论石碑前合影  支沫帆通讯员摄

图为团队成员在余村展示馆里合影  支沫帆通讯员摄

图为团队成员在余村党群服务中心前合影  支沫帆通讯员摄

图为团队成员对话党群服务中心工作人员  潘喜灵通讯员摄

      下午,实践团来到余村银杏古文化公园。团队发挥林学、生态学等专业优势对一株树龄1050年的古银杏树展开调研,并采集了相关土壤样本,分析生长环境与土壤理化性质,结合胸径尺测量等手段,研讨其生态价值与“两山”转化作用。
      在调研间隙,除古银杏树本身的生态价值外,团队成员观察到,承载着千年祝福的古银杏树下,村民们常围坐在石桌板凳旁休憩闲谈;村中围绕古树精心建造的小公园,成为村民们茶余饭后的重要聚集地。古树独特的魅力也吸引着游客慕名而来,在古树下驻足欣赏、拍照留念;同时千年银杏深厚的文化底蕴,更赋予了它“祈福纳祥”的象征意义,为整个场景增添了宁静祥和的氛围。

图为团队成员利用“胸径尺”测量古树树围  崔孝雅通讯员摄

图为团队成员调研古树土质  支沫帆通讯员摄

图为古银杏树下供村民们休息纳凉的凳子  曾格格通讯员摄

图为古银杏树上的祈福红绳  支沫帆通讯员摄
       此次余村之行,不仅是对“两山”理念实践路径的深度探访,更是将专业知识应用于古树名木调研的一次生动实践。团队成员表示,未来将继续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将调研成果深化,努力为生态发展、文化传承与古树名木科学保护贡献青春力量。
作者:潘喜灵 曾格格    来源:浙江农林大学“余见古树青山”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 探“两山”理念实践路径,寻古树名木生态密码
  • 探寻山区养老服务新样本|丽水学院师生走进景宁“养老管家”
  • 省直书店暑期研学活动火热开展,助力儿童夏日成长
  • 探数智赋能密码 解家庭照护困境——法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开展养老照护专题调研
  • “银龄护齿,乐享健康”——因齿出彩实践队赴国药东风花果医院开展老年口腔健康促进活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