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上午,河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移动科技馆”科普志愿服务队走进辉县市常村镇中心学校,以天文照片讲解与天文望远镜观测相结合的形式,为中学生带来一堂沉浸式宇宙探索课。
“同学们看,这是哈勃望远镜拍摄的仙女座星系照片,它距离我们200多万光年。”志愿者张道北将星特朗127stl天文望远镜对准物体,边调整焦距边展开星系图片:“星系旋臂就像旋转的风车,而恒星正是在这些‘风车叶片’中诞生。”他以“望远镜观测远方物体的原理”为切入点,用“放大镜聚焦阳光”类比凸透镜成像规律,结合手中的月球表面照片讲解:“你们看照片上的环形山,望远镜正是通过镜片组合,让我们能看清这些月球上的‘陨石坑’。这就像科学家做研究——不仅需要借助工具,更需要严谨观察。”
在互动环节,张道北详细讲述了天文望远镜的操作方法,并引导学生们亲身体验。通过不断调整,物像逐渐由模糊变得清晰,从遥不可及到近在眼前——这一过程,恰如科学探究本身,需要持续的摸索与改进。他展示了钱伟长处理科研难题的照片资料,以此引申出“将大问题拆解为小问题”的思维方法:“就像观测遥远星系需要分步解析,解决难题也要学会化整为零。”当学生们在“科学感悟卡”上写下诸如“望远镜让我看见宇宙的辽阔,也让我懂得科研需要耐心”、“要像科学家一样,用好奇的眼睛看世界”的感悟时,志愿者们真切感受到了科学启蒙的动人力量。
看着学生们专注的眼神和感悟卡上真挚的话语,志愿者们更加确信科普工作的价值。这场生动的天文实践课,不仅传递了知识,更传递了科学探索的精神与方法。河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移动科技馆”的足迹,将继续为更多乡村青少年架起连接课堂与浩瀚星海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