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从红色历史中汲取奋进力量,河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学院)“追寻红色记忆,寻访复兴古迹”社会实践团于2025年7月3日再次奔赴陈官庄淮海战役纪念馆、永城市革命历史纪念馆开展实践。通过与纪念馆党支部书记交流、签订基地协议、入党宣誓及参观研学,在触摸历史脉络中,牢记“初心”,让红色精神成为指引前行的灯塔。
踏入陈官庄淮海战役纪念馆,与王莉书记交流的场景,拉开了今天红色传承之旅的序幕。她对淮海战役历史的深度解读,对红色教育阵地建设的执着,传递出守护历史、启迪当下的责任。签订基地协议时,落笔的郑重,不仅是合作的开始,更是接过“让红色基因永续传承”的使命——我们将以实践基地为桥梁,把革命先辈的热血故事,转化为滋养当代青年的精神养分。

图为团队成员与王莉书记签订基地协议。杜运丰供图
英雄纪念碑前,团队成员整齐列队,向纪念碑敬献花篮。洁白的花篮,寄托着对革命先烈的深切缅怀,缎带垂落间,仿佛连起历史与当下。整理缎带的瞬间,指尖触碰的不仅是丝质的柔软,更是沉甸甸的敬意——这是对先烈们舍生取义的回应,是对“使命”二字最质朴的诠释。入党宣誓的庄严时刻,是灵魂与信仰的深度交融。誓言铿锵回荡,仿佛穿越时空,与革命先辈“对话”。曾经,他们以血肉之躯为笔,书写民族解放的壮丽篇章;如今,我们以誓言为诺,扛起传承信仰、接续奋斗的使命。这一刻,我们明白要以行动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担当延续革命精神的庄重承诺,先辈们披荆斩棘踏出的道路,需要我们以初心守护、以实干拓宽。

图为团队成员在淮海战役英雄纪念碑前合影。杨森供图
下午,我们走进永城市革命历史纪念馆,文物与史料勾勒出的“时光长卷”,缓缓铺展在眼前。锈迹斑驳的枪炮、补丁摞补丁的衣物,诉说着革命先辈的战斗艰辛;地下交通站的场景复原,让我触摸到情报传递的惊险,体悟先辈们“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无畏勇气;百姓支援前线的故事展板,展现“人民战争”的磅礴力量,诠释“胜利源于万众一心”的深刻真理。这些具象的历史片段,让“淮海战役精神”从抽象概念,转化为可感可知的精神坐标,深深烙印在心底。、

图为团队在革命历史纪念馆前合影。陈钦泽供图
夜幕降临,团队成员齐聚,开启实践成果的“沉淀时刻”。整理白天拍摄素材时,每一段影像、每一张照片,都承载着历史温度与实践感悟。剪辑视频过程中,大家围绕“如何用镜头讲好红色故事”热烈研讨,从画面选取到配乐搭配,从叙事逻辑到精神提炼,力求让革命精神“活”在影像里。撰写新闻稿时,字斟句酌间,实践中的感动与思考,转化为传递红色力量的文字,期待让更多人看见这段实践、这份传承。
今日陈官庄社会实践之旅,是一场精神“寻根之旅”,更是青春“淬炼之行”。它让我们跳出书本上的历史叙述,真切触摸到革命精神的质地;让我们走出理论,明晰使命需以行动落地;更让我们在团队协作里,懂得青春力量要在传承中凝聚、在奋进中闪光。未来,团队成员愿以“传承者”姿态,讲好红色故事——把陈官庄战斗故事、纪念碑的誓言力量、永城馆的平凡英雄,化作激励他人的精神养分;以“践行者”身份——将红色精神融入学习工作,在平凡中守初心、在挑战前勇担当;更以“追光者”热情——与团队携手,用影像、文字、行动,让革命精神如陈官庄松柏常青、似永城河流水永续,照亮青春前行之路。(通讯员 李宗赫 单贺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