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淮北师范大学学子三下乡——脚量黄梅路,青春探传承

发布时间:2025-07-09     阅读:

  为探寻黄梅戏文化魅力,助力传统艺术传承与传播,淮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戏韵乡途:青春探黄梅”调研探访团队于6月30日前往黄梅戏之乡——安庆,聚焦黄梅戏的现状与发展前景,开展社会调研实践活动。图为6月30日团队前往安庆市团委开会,对接工作。张悦如摄

  7月1日,“戏韵乡途,青春探黄梅”实践团队深入安庆市菱湖公园,面向各年龄段市民开展黄梅戏认知现状问卷调查。 团队成员与受访者深入交流,广泛收集关于黄梅戏现状及发展看法的第一手资料。问卷分析表明,尽管多数受访者对黄梅戏的未来持乐观态度,但其传承与创新面临的紧迫性已清晰显现。调研发现,黄梅戏作为传统艺术瑰宝拥有一定受众基础,但高频观演群体比例偏低;在多元娱乐方式冲击与年轻观众流失等挑战并存的同时,文旅深度融合与数字化传播等新机遇也为黄梅戏的振兴提供了广阔空间。图为7月1日在菱湖公园,团队成员邀请群众填写调查问卷。凌云霄摄

  7月2日,“戏韵乡途,青春探黄梅”实践团队先后赴安庆博物馆黄梅戏展馆及再芬黄梅公馆进行实地调研,系统学习了黄梅戏从地方民间小戏成长为全国性大剧种的艺术发展脉络。通过对黄梅戏演员谢军和徐越老师以及观众的采访,团队梳理出当前行业发展的关键态势:一方面,国家层面对传统艺术的高度重视,各类文化扶持政策、非遗推广项目的落地,为黄梅戏振兴提供了宝贵机遇;另一方面,行业也面临着数字化娱乐分流观众、专业人才培养与代际传承存在断层的现实挑战。访谈中,观众普遍表达了对黄梅戏深厚的价值认同,认为《天仙配》、《夫妻观灯》等经典剧目艺术感染力历久弥新,承载着独特的文化记忆与情感共鸣,并期待黄梅戏能作为文化使者,更深入地走向国际舞台。图为7月2日上午跟随着讲解员参观中国黄梅戏博物馆,了解安庆黄梅戏的历史。方腾腾摄图为7月2日下午在再芬黄梅公馆采访黄梅戏优秀演员谢军老师。张悦如摄图为7月2日下午在再芬黄梅公馆观看黄梅戏表演,演员们谢幕。方腾腾摄

  为深度挖掘黄梅戏的舞台艺术精髓,7月3日“戏韵乡途,青春探黄梅”团队专程赴黄梅戏的重要传承基地——怀宁县黄梅戏剧团进行沉浸式学习。团队成员们躬身实践,学习了黄梅戏极具韵味的台步(如“云步”、“蹉步”)和细腻传神的指法(如“兰花指”、“赞美指”)。 一招一式,一颦一笑,老师们严谨的艺术态度与生动的演绎,让成员们深切感受到黄梅戏“以歌舞演故事”的独特美学魅力,体悟到其扎根乡土、历经锤炼的深厚文化底蕴。图为7月3日在怀宁县黄梅戏剧团,剧团老师指导团队成员黄梅戏基本动作。张悦如摄

  此次实践活动中,团队通过线上与线下问卷调研、历史梳理、传承人访谈、沉浸式观摩等方式,挖掘黄梅戏的发展历程及发展现状,聆听非遗传承人物的传统坚守与创新思考。调研团队走进黄梅戏,感受它的独特魅力,为黄梅戏戏曲文化的当代发展提供新思路,致力于用青春之姿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

作者:凌云霄 方腾腾 张悦如    来源:淮北师范大学“戏韵乡途:青春探黄梅”调研探访团队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 淮北师范大学学子三下乡——脚量黄梅路,青春探传承
  • 探寻古城脉络,感悟人文漳州
  • 探寻古城脉络,感悟人文漳州
  • 6月29日,工程技术学院漳州古城薪火长征暑期实践队走进漳州古城,开展文化调研与实践活动,挖掘古城历史文化价值,助力文旅融合发展。
  • 07-09
  • 青春筑梦乡野间,“语”你共赴成长之约
  • 普法广德行 安全护万家——桃州镇校地联动筑牢“一老一小”安全防线
  • 浙江农林大学“党团融光 践悟苍南”暑期社会实践团的首程之日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