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张家界,山间蜜香浮动。华中农业大学社会实践团队于7月9日走访了张家界五雷蜂蜜有限公司,对话总经理肖华,听他讲述一个从深圳外企辞职的新农人,如何用十年时间,在张家界的山水间铺出一条农产品转型之路,让“一界农户”蜂蜜不仅成了张家界特色名片,更成了乡村振兴的助推器。
缘起
“2015年,互联网+正热,天猫淘宝让农产品有了新销路。”肖华的话把记忆拉回十年前。彼时他在深圳外企已干了若干年,恰逢慈利县政府招商,希望借助移动电商崛起的东风,打造当地的农产品品牌,他回到湖南,投身农业。
当被问到为何选择蜂蜜作为一界农户的主要产品时,肖华表示,在调研张家界两区两县多种农产品后,他们发现蜂蜜藏着巨大潜力:本地有四百年养蜂史,老百姓用传统圆筒蜂箱养蜂,基础扎实;蜂蜜老少咸宜、保质期长,损耗远低于其他农产品;市场接受度高,却因行业乱象缺“真蜜”。“我们想以蜂蜜为切口,做一个农业产业链的样板。”
于是,从规范养蜂到建现代化工厂,传统圆桶养蜂法融合活框技术,一条“养蜂—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慢慢成型。

肖华带领团队参观生产车间 于超龙摄
深耕
“十年前以为开个天猫店铺就有销量,太天真了。”肖华笑谈早期的电商实践。他们入驻天猫、京东等平台,却发现“开店只是开始”,流量获取、运营管理等方面都需要持续投入资金。
难题不止于此。打造农产品全产业链需要大量资产投入,规范养殖、建设现代化工厂以保证食品安全、备足原料都需要花钱。“钱都砸在了生产端,到了品牌推广的时候,口袋就空了。”肖华坦言,这是很多中小型企业面临的共性困境,也是他们十年间没能快速打响品牌的原因。
但互联网的浪潮从不停歇。从报纸电视到智能手机,从电商平台到直播短视频,肖华和团队慢慢明白:“做品牌得跟着时代跑。”这几年,他们调整思路,先稳定销路,再谋划生产。通过与大V网红合作,用优质产品换渠道资源,积累了几十万瓶的销量。“低端利润我们赚,先活下来,才能谈发展。”

肖华接受团队成员采访 王茂摄
破局
“现在是最好的窗口期。”肖华眼中闪着光。他提到,AI、直播的兴起,让电商有了新玩法。不用再砸钱争媒体广告,普通人拿起手机就能做宣传;AI能帮忙写文案、剪视频,几分钟出一条内容,门槛低了太多。在公司十周年之际,肖华计划成立新媒体部门,自己也将走到镜头前,用个人IP讲好五雷蜂蜜的故事。
而这条转型路,始终与山里的蜂农紧密相连。为了保证蜂蜜的纯净,他们独创两种合作模式:一是保底价定制,要求一个花期只采一次封盖蜜,用高价换蜂农“慢养”,既减少了蜂农劳动强度,又保证了蜂蜜质量;二是溢价收购成熟蜜,依靠这两种模式支撑高端产品线。“蜂农收入稳了,才愿意守着老手艺。”肖华说,当地蜂农跟着他们干,不仅学到了规范养蜂技术,收入也比以前翻了番。

蜂农展示蜂箱 高于珊摄
“再干十年!”面对未来,肖华语气坚定。他说,农业难,但一界农户活过了十年,靠的就是“把一件事做透”的韧劲——不贪大求全,只做“一米宽、一万米深”的企业,能服务好认可他们的140万消费者,就足够了。
“现在很难,但未来会更好。”肖华的话,或许正是新时代里,新农人助力乡村振兴的共同心声——用技术激活传统产业,用坚持守护乡村甜蜜,这条路,值得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