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聚寿山间藏文脉 青年笔下记初心——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支点人生“晋绣云程”山西分团7 月12 日社会调研活动纪实

发布时间:2025-07-13     阅读:
  2025年7月12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支点人生“晋绣云程”山西分团走进晋城市聚寿山书院,开启社会调研之旅。在这场与古书院的深度对话中,青春力量与千年文明碰撞出传承的火花。
  图1支教团走进聚寿山书院
  聚寿山书院位于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晋庙铺镇范谷坨村的聚寿山风景区,环境优美,布局雅致,致力于传统文化的研习与传播,是极具深厚人文底蕴的国学教育基地,已举办多系列公益课程,持续十年,在社会上广受好评。
  图2坐落于聚寿山间的书院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清晨,小朋友们朗朗的读书声便从书院中传了出来,随着阵阵清风传入支教团一行人的耳中。在与书院的老师李燕老师沟通之后,她带支教团参观了坐落于寿宝阁的聚寿山书院并为其深入讲解了中国传统国学文化。走入书院,青石院落三进抬升,正门楹联“崇德广业承先哲,明礼修身启后昆”映入眼帘。“这‘明伦堂’的‘仁义礼智信’匾额,是儒家五常的核心,”她指着正厅典籍说,“我们教学子读《论语》,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恕道,用青铜俎豆礼器演示《仪礼》,让他们懂‘礼为天地之序’。西侧“传习轩”,《朱子家训》拓片旁,学子誊写的《孝经》散发墨香,“省过碑”践行着“吾日三省”.后院观星台依星宿方向铺石,浑仪模型旁,《尚书》“敬授民时”的诵读声,道出“天人合一”的国学真意。
  图3李燕老师正在为支教团团员们讲解中国传统国学文化
  在位于五楼的教室里,支教团遇到了清晨诵读《诗经》的那群孩子们,他们现在正在上礼仪课,老师讲“洒扫应对”:“不学礼,无以立。”,讲“拱手礼”:“右手握拳,左手在外,此为‘吉拜’,显孝亲尊师。”又教“奉茶礼”:“双手持杯,应《论语》‘有朋自远方来’之意。”孩子们成对练揖礼、退礼,念《弟子规》“揖深圆,拜恭敬”,阳光映着稚嫩身影,礼之种子悄然萌发。
  图4孩子们在书院上礼仪课
  在书院的红色太行纪念馆中,支教团参观了《开国元勋在太行》主题展览,以巍巍太行为依托的晋冀鲁豫边区是华北敌后最大的抗日根据地。根据地的创建倾注着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彭德怀、刘伯承、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心血。凝聚了八路军指战员和广大人民群众百折不挠、浴血奋战、团结御侮的民族精神和英雄气概。在参观时,李燕老师指出:“如今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但是我们仍然不能够忘记在那段艰苦岁月中拼搏的先辈,没有他们,也就没有我们如今的盛世。这也是在书院创办系列公益课程的初衷,继承先辈们的初心,担当好自己的使命。”书院为参与公益课程的孩子和大人们免费提供食宿,只为将国学的种子撒播到每一个人的心中,期望用国学为每一个人的生活乃至一生都带来改变,像李燕老师这样的志愿服务者,在书院有许多,他们来自各行各业,年纪最小的志愿者有十二岁十三岁的,年纪最大的志愿者也有八十岁,他们来到书院兢兢业业,不计收获,默默奉献,这便是“中华志愿者”的意义与价值所在。
  图5《开国元勋在太行》主题展览
  文化传承是民族存续的根基,聚寿山书院的坚守,正是对这份根基的守护。青年作为未来的掌舵者,肩负着让传统文化“活”在当下的重任。当更多青年如“晋绣云程”支教团这般,主动走近、研习、传播传统,古老的智慧便能在创新中焕发生机,在代代相传中续写华章,让文明的火种永不熄灭。
  文案:李思涵 李鑫如
  摄影:周思佟 孙栩康 张宇
作者:李思涵 李鑫如    来源: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 南京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探索生命奥秘,拥抱成长真谛——生命科学双维度课堂
  • 聚寿山间藏文脉 青年笔下记初心——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支点人生“晋绣云程”山西分团7 月
  • 银翼扶摇传科技,绿茵欢跃展童心——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支点人生“晋绣云程”支教团第三
  • 福建农林大学学子探访天天源 见证银耳的自动化蜕变
  • 山建大“承艺匠心”实践队:携手联动创实践平台 匠心实践谱育人新篇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