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艺珐淬心,柳韵织情”暑期实践活动总结大会圆满落幕:让非遗之光照亮每颗心灵

发布时间:2025-07-13     阅读:
 
 
 
7月13日,江苏海洋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艺珐淬心,柳韵织情”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总结大会顺利召开。会上,团队全面回顾了6月以来在连云港市社会福利中心、临沂血友之家等地开展的系列非遗艺术疗愈活动,通过成果展示、心得分享与未来规划,为这场跨越地域与群体的温暖实践画上圆满句点。非遗为桥,疗愈之花绽放在每个角落
出征仪式启动后,团队以“文化传承+艺术疗愈”为核心,分阶段完成了非遗技艺学习与公益服务实践。在樸素手作非遗体验基地,队员们率先沉浸式学习珐琅工艺,从铜丝掐丝到彩砂点涂,在专注创作中体会传统技艺的匠心,为后续活动积累了扎实的实操经验。
 
 
 
 
此后,团队先后走进连云港市社会福利中心与临沂血友之家,将金箔画、珐琅彩绘等非遗技艺带到残障人士与血友病儿童身边。让每一个人都能在创作中感受“指尖生光”的快乐,志愿者们提出的“不完美美学”让孩子们明白,创作中的小缺憾恰是独一无二的印记,这份接纳与自信,成为比作品更珍贵的收获。
 
 
 
 
双向奔赴,善意与成长在此交汇
总结会上,志愿者们分享的故事打动了在场所有人。陈明轩回忆起福利中心残障人士真诚的笑脸:“他们因简单陪伴而舒展的眉眼,让我懂得善意无需宏大,点滴微光就能照亮他人。”吕文静则被一位坚持完成作品的残障朋友触动:“他对生活的热爱让我明白,残障只是别样的人生底色。”
这种“双向治愈”在儿童活动中尤为显著。当小男孩抱着金箔醒狮说出“原来我也能创造美好”时,志愿者易琼突然理解了活动的意义:“我们本想给予陪伴,却收获了最纯粹的生命教育。”志愿者生佳俊更由此反思:“艺术不仅是审美,更该成为跨越障碍的语言,这是我们专业学子的社会责任。”
步履不停,让传统技艺焕发新生命力
 
 
 
 
 
 
 
 
 
 
 
 
 
据团队负责人朱紫嫣在大会中总结,此次活动覆盖特殊群体60余人次,做出非遗作品80余件,不仅让参与者收获了自信与快乐,更探索出非遗活化的新路径——当金箔的千锤百炼与孩子们“在疼痛中成长”的经历产生共鸣。
 
 
朱紫嫣在总结时强调:“本次活动圆满结束,是团队合作的结果。”未来,团队将持续深化“非遗+疗愈”模式。正如那些被精心保存的金箔画与珐琅作品,这场实践留下的,不仅是可触摸的成果,更是一份关于爱与传承的约定——让非遗技艺走出博物馆,让善意与勇气在创作中生生不息。 
 
作者:吴慧如    来源:江苏海洋大学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 “淬炼星光 童画勇气” 血友病儿童艺术疗愈工坊:让传统技艺照进童心
  • “艺珐淬心,柳韵织情”团队赴福利中心开展非遗疗愈活动:一场温暖的双向奔赴
  • “艺珐淬心,柳韵织情”暑期实践活动总结大会圆满落幕:让非遗之光照亮每颗心灵
  • 探访革命根据地,传承红色血脉:“烛光”在行动
  • 南京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探索生命奥秘,拥抱成长真谛——生命科学双维度课堂
  • 聚寿山间藏文脉 青年笔下记初心——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支点人生“晋绣云程”山西分团7 月
  • 语润砀山传薪火 数智直播助振兴——淮北师大文学院学子"三下乡"赋能乡村振兴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