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艺珐淬心,柳韵织情”团队赴福利中心开展非遗疗愈活动:一场温暖的双向奔赴

发布时间:2025-07-13     阅读:
6月底“艺珐淬心,柳韵织情”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走进连云港市社会福利中心,为残障人士开展了一场非遗文化主题艺术疗愈活动。阳光温柔洒落,团队成员与福利中心的特殊群体共同体验非遗金箔画制作,在技艺传承中传递关爱,也在互动中收获深刻感悟。
此次活动意义非凡,志愿者们纷纷分享了自己的体会。
志愿者陈明轩说:“此次福利院之行于我而言并非简单的行程。和他们一起做手工时,那一张张真诚的笑脸让我体会到纯粹温暖的关怀。看到他们因简单陪伴而舒展的眉眼或兴奋的神情,一种柔软而沉重的触动悄然滋生。这让我意识到,个体的力量虽微,但汇聚点滴善意,也能成为照亮他人生活的微光。它催促着我正视身边需要帮助的角落,并生发出更自觉的责任意识——我们应成为传递温暖的光源,用不息的爱意抚慰每个需要关怀的生命。”
 
生佳俊感慨道:“今天在福利院参与非遗金箔画活动,我深刻体会到艺术的力量与温度。残障朋友们专注制作的模样令我动容,他们用双手传递的创造力与韧性,远比作品本身更珍贵。通过耐心沟通与协作,我不仅学到了金箔工艺技巧,更感受到公益实践的意义——艺术能跨越障碍,点亮彼此的心灵。这次活动让我反思设计专业的社会责任,未来希望用所学为特殊群体传递更多温暖。”
吕文静说:“和残障朋友们一起制作金箔画意义非凡。看他们认真粘贴金箔的模样,我深受触动。有位朋友虽行动不便却坚持完成作品,这份对生活的热爱让我明白,残障并非阻碍,而是别样的人生底色。志愿活动是双向奔赴——我们给予陪伴,他们馈赠我们对生命更深刻的敬畏与热爱。”
 
潘浩感叹:“与残障朋友共绘金箔画时,他们纯净的眼神和热忱的态度让我难忘。每一片金箔的粘贴都是对美好的追寻。他们如暗夜繁星,以独特光芒照亮世界。这次经历让我学会以更包容的心拥抱生命的多样。”
 
易琼分享道:“初次接触时的无措,在他们真挚的‘谢谢’中消融。当我为一位伙伴削铅笔、按纸张时,他全身心投入创作的专注令我动容。他不仅细心聆听提醒,还在‘胶水够用了’的轻声回应中展现出可贵的品质。这次互动让我明白,真诚相待时,标签自会消解,心与心的相通才是最大的收获。”
志愿者王平在心得中写道:“起初得知服务对象是成年特殊群体时,我有些手足无措。但实际相处中发现,他们天真友善如‘小孩’。制作金箔画时,他们毫不吝啬的夸奖让我放松下来,很快我们便聊得热火朝天。他们的真诚善良同样治愈了我们,笑容背后的温暖直抵心底。”
离开时,福利中心的走廊挂满金箔画,阳光透过窗户洒落其上,映出细碎光斑。这场活动让团队成员深刻领悟:文化的传承不止于技艺,当非遗与善意相遇,便能在每个角落绽放温暖之花。
 
 
 
 
文章编辑:吴慧如
 
 
作者:吴慧如    来源:江苏海洋大学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 “淬炼星光 童画勇气” 血友病儿童艺术疗愈工坊:让传统技艺照进童心
  • “艺珐淬心,柳韵织情”团队赴福利中心开展非遗疗愈活动:一场温暖的双向奔赴
  • 探访革命根据地,传承红色血脉:“烛光”在行动
  • 南京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探索生命奥秘,拥抱成长真谛——生命科学双维度课堂
  • 聚寿山间藏文脉 青年笔下记初心——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支点人生“晋绣云程”山西分团7 月
  • 语润砀山传薪火 数智直播助振兴——淮北师大文学院学子"三下乡"赋能乡村振兴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