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篱古村”这座被时光浸润的古村落,以其丰厚的文化积淀成为青年学子探索传统的生动课堂,而古老悠扬的桂剧,则成为此行探寻的焦点。
团队首先聚焦于桂剧厚重的历史底蕴。通过查阅地方文献、聆听村中长老讲述,学子们系统梳理了桂剧在东篱古村落地生根、枝繁叶茂的脉络。这门起源于明末清初的地方戏曲,历经数百年沧桑,其独特的声腔、做派与剧目早已深深融入古村的肌理,成为村民世代相传的精神图腾。那些发黄的唱本、古朴的戏台,无声诉说着桂剧作为“文化活化石”的悠久生命力,也映射出其在现代化浪潮中面临的生存空间挤压与传承断层的隐忧。
图1桂剧脸谱代表含义

图2桂剧文创产品

图3桂剧服饰
调研不仅停留于回溯。团队深入访谈村民,记录当下桂剧的生存状态,敏锐捕捉其在当代传承中面临的观众流失、技艺传承后继乏人等现实挑战。青年学子们尝试穿上戏服、描摹脸谱,在古戏台前亲身感受桂韵悠长,传统艺术与年轻生命的碰撞,点燃了守护非遗的热情火花。
当青春的目光与古老的戏曲在东篱古村相遇,一段关于守护与传承的“双向奔赴”正在上演。青年学子们带走的不仅是珍贵的田野资料,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他们用脚步丈量非遗传承的现状,更用年轻的智慧,为桂剧这一文化瑰宝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探寻可能的路径。
图文/池承武、覃芳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