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濉溪县第一实验学校小学生暑期谈校园AI:从趣味互动到成长陪伴,科技赋能启蒙教育新生态

发布时间:2025-07-17     阅读:
2025年6月30日,暑假的第一个午后,来自淮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23级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的学生刘锦怡来到在濉溪县第一实验学校上学刚放暑假的表妹家中,围绕校园AI使用情况展开深度调研。通过与表妹(含表妹及其线上连线的同学)面对面交流、收集调研表,不仅还原了AI技术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现状,更捕捉到孩子们对“智慧校园”的天真构想——这些构想正为小学阶段AI教育的优化提供着最鲜活的方向。
现有AI应用:在游戏中埋下“科技种子” 
“体育课的AI跳绳区是我的最爱!”记者表妹、该校四年级学生果兴奋地展示着自己的“跳绳战绩”:智能设备不仅能实时显示次数、速度,还能生成“友谊排行榜”,与同龄伙伴比拼。调研中,像果果这样对AI互动设备充满热情的学生占比超85%。“以前跳绳总觉得累,现在盯着排行榜想冲第一,不知不觉就跳满了10分钟。”另一名学生的话道出了AI的独特价值——将枯燥的重复练习转化为充满成就感的趣味挑战。
除了体育场景,学校在低年级课堂中尝试的“AI互动问答机”也收获好评。设备内置拼音、识字、简单算术等基础知识点,通过语音交互与动画反馈,帮助低年级学生巩固课堂内容。“机器会模仿小动物的声音提问,答对了还会放烟花特效,我们班同学都抢着回答。”一名低年级学生说。这种“玩中学”的模式,让AI成为低龄段学生的“启蒙伙伴”。 
学生期待:让AI渗透生活,成为“会思考的朋友” 
调研表中的“建议栏”里,孩子们的想法天马行空却直指需求核心。低年级学生普遍希望AI能“更懂故事”:“如果有会画绘本的机器人就好了,我们说一个关于‘恐龙冒险’的故事,它能立刻画出彩色的图画,还能念出声音。”这一需求背后,是小学生对“具象化学习”的渴望——将抽象的文字转化为视觉、听觉双重体验,符合儿童认知规律。 
高年级学生的建议则更贴近“探索欲”的满足。“科学课讲植物生长,老师说要等一个月才能看到发芽,但我想每天都知道变化。”一名四年级学生提议,希望学校引入“AR虚拟种植箱”,通过扫描课本插图,在屏幕上看到植物从种子到开花的动态过程,还能模拟“浇水”“施肥”的效果。还有学生关注校园生活细节:“食堂阿姨总问我要吃什么,要是有个AI菜单就好了,打开就能推荐今天适合我的菜,还能告诉我里面有什么营养。” 
智慧发展启示:以“童趣”为钥,构建启蒙型AI生态
从调研结果来看,小学阶段的AI应用需紧扣“启蒙性”与“生活化”两大核心。一方面,应延续现有“趣味互动”优势,将AI更多融入体育、艺术、科学等素质教育场景,例如用AI绘画工具辅助美术课创作,用智能音律设备引导音乐课合唱,让科技成为兴趣培养的“催化剂”;另一方面,可尝试将AI延伸至校园生活的细微处,如智能储物柜通过人脸识别快速取物、午休室的AI故事机根据情绪推送绘本,让学生在日常中感受科技的便捷与温度。 
正如教育专家所言:“小学AI不应追求复杂功能,而要成为‘隐形的引导者’。”濉溪县第一实验学校的调研数据显示,当AI与儿童的好奇心、想象力深度绑定,不仅能提升学习参与度,更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对科技的亲近感——这正是智慧校园在启蒙阶段最珍贵的价值。
作者:刘锦怡    来源:对濉溪县第一实验学校的小学学生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以及网络查询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 濉溪中学高中生调研:AI科技感获赞,期待在“实用性”与“创造力”间找到平衡
  • 濉溪县口子实验高级中学高中生调研:AI深耕“精准教学”,期待从“数据驱动”到“素养
  • 濉溪县城关中心学校初中生调研:AI赋能初中教育,从“辅助工具”到“成长伙伴”的进阶
  • 濉溪县第一实验学校小学生暑期谈校园AI:从趣味互动到成长陪伴,科技赋能启蒙教育新生
  • 探莲藕产销 谋发展新篇
  • 探莲藕产销 谋发展新篇
  • 7月6日至7日,陆通桂味调研队先后走访百朋荷苑、百朋善用莲藕种植园与百朋镇人民政府,旨在全面了解柳江莲藕产业发展现状,探寻升级与
  • 07-16
  • 实践札记丨长安大学赴四川绵阳、西昌“同心共筑中国梦·民族团结润千村”暑期社会实践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