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童心探秘指纹奥秘,科普实验点亮乡村儿童科学梦——西南大学教育学部“育见·綦江”研究生暑假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5-07-18     阅读:
  2025年7月10日,西南大学教育学部“育见·綦江”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走进重庆市綦江区某社区,为当地儿童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科学主题教育课。本次活动旨在激发乡村儿童科学兴趣,助力乡村儿童科学素养提升,并以“小侦探查指纹”趣味实验为载体,通过互动式教学引导孩子们感受科学魅力,在动手实践中播撒求知火种。
趣味实验引爆课堂,科学原理融入生活
  活动伊始,实践队员以“看不见的指纹”为切入点,向孩子们抛出问题:“我们每天都在接触各种东西,但你知道自己的指纹会留下痕迹吗?”随后,团队成员展示了“小侦探查指纹”实验的准备材料:A4纸若干、棉签若干、碘伏、玻璃杯或一次性透明杯子以及吹风机。孩子们好奇地围过来,期待着即将发生的奇妙变化。
(实践队员讲解实验操作步骤)
  在实验演示环节,实践队员首先指导孩子们在A4纸上按压手指,随后将碘伏倒入杯子,并用棉签将碘伏涂匀整个杯壁。接着,将杯子倒立在按压手指的A4纸上,用吹风机加热杯子。不一会儿,孩子们惊奇地发现,原本空白的纸上逐渐显现出了清晰的指纹。孩子们纷纷惊叹:“哇!我们的指纹真的能显示出来!”“这太神奇了!”

(实践队员演示实验操作步骤)
 在孩子们沉浸于科学实验带来的惊喜时,实践队员巧妙地结合实验现象,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了背后的科学原理。原来,人的手指上总含有油脂、矿物油和汗水等有机溶剂。当用手指往纸上按的时候,指纹上的油脂、矿物油和汗水就会留在纸上,只是人的眼睛看不出来罢了。碘伏在被吹风机加热时能够变成蒸汽,而碘蒸汽易溶于有机溶剂。当碘蒸汽上升遇到这些有机溶剂时,就会溶解其中,发生反应形成可见的色素,因此指纹也就显示出来了。

(实践队员与孩子合作进行实验)
  通过“观察—实践—联想”的教学设计,原本抽象的科学知识被转化为可触可感的实际体验。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逐步揭开了科学的神秘面纱。
 
“科学+”延伸课堂,助力乡村教育赋能
  除精彩的实验环节外,实践团队还精心设计了分组实操、小组展示等互动环节,进一步拓展了科学教育的深度与广度。在分组实操环节中,孩子们在实践队员的指导下,亲自动手操作实验,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小组展示环节则让孩子们有机会分享自己的实验成果,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小组展示实验作品)
  此外,实践团队还结合实验内容,向孩子们强调了保护指纹信息的重要性。实践队员提醒孩子们:“指纹是每个人独特的身份标识,我们要保护好自己的指纹信息,探索科学的正确使用方式,让科学以及科学技术始终为我们的安全和幸福服务!”

(实践队与社区小朋友们合影)
  大石壁社区党总支副书记对此次活动高度评价:“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实践团队不仅带来了科学知识,更极大地拓宽了孩子们的视野。这样的科学实践课是对乡村教育的有益补充。”据悉,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实践团队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以自我保护教育、安全教育、美育教育等为主题,开展一系列活动,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为乡村振兴注入教育力量。

 


 
作者:刘晶晶    来源:西南大学教育学部“育见·綦江”社会实践团队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 七彩假期支教行——青春无限志愿服务队在十堰市青龙泉小学的第三天
  • 杭师大学子暑期社会实践:以青春之力守护银龄,筑牢失能预防防线
  • “折”出万千模样,“叠”出创意巧思
  • 马鞍山大剧院志愿记:在烟火与星光间穿行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