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赴井冈山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井冈山开展红色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员们参观大井朱毛旧居、荆竹山雷打石,学习党的纪律精神;聆听曾志之孙、赵杰之女等先烈后代们讲述先辈故事,感悟红色历史,传承纪律基因。
在党的纪律建设历程中,荆竹山雷打石作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发源地,不仅承载着革命年代的初心记忆,更成为新时代纪律精神的源头活水。井冈山上的这块磐石,见证了共产党人“不拿群众一个红薯”的庄严承诺;如今的中央八项规定,正是在这一初心指引下的深化与延续。党的纪律建设绝非一蹴而就,而是一条“永远在路上”的征程。通过社会实践的生动体悟,青年一代将历史思考转化为行动力量。
雷打石:纪律建设的初心起点
井冈山荆竹山的雷打石,是1927年毛泽东同志宣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革命圣地,这里凝聚着共产党人的初始信仰。纪律源于“为人民打天下”的朴素初心,雷打石前制定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仅划清了红军与旧军队的界限,更奠定了“民心向背”的坚实基石。实践队队员食品科学技术学院食安2303班周嘉欣的发言深刻诠释了这份初心:“当年,‘三大纪律’让红军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成为革命胜利的重要保障。”这种纪律精神,体现了共产党人从源头上就坚守的廉洁基因,权力不为私利,只为人民服务。
在雷打石前,实践队员们重温历史,将革命纪律转化为队内规范,这正是一次初心教育的生动实践。他们通过“制定队内三大纪律”的形式,感悟到纪律不仅是外在约束,更是内在信仰的自觉。

实践队员在雷打石学习精神 崔科凡 摄
雷打石的故事警示我们:初心若不牢,纪律必动摇。革命年代,纪律建设从这里起步,以“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细节,真正铸就了党的强大公信力。
从井冈山到新时代:初心指引下的纪律传承
在坝上村斑驳的老照片前,革命先烈李筱甫之孙李祖芳老师向实践队员们动情讲述:1928年,祖父将家中白马、银元、稻谷悉数赠予工农革命军,只因坚信“红军是为老百姓打天下”。这份不求回报的赤诚,恰是井冈山纪律精神的生动注脚——
“不拿群众一个红薯”的纪律,本质是“一切为了人民”的初心实践。李筱甫同志的倾囊相助,与荆竹山雷打石前诞生的“三大纪律”形成时空呼应,纪律的权威性并非来自强制,而是源于共产党人与群众血脉相连的天然纽带。正如实践队员在坝上村所见,今日井冈山的厕所改造、稻田养鸭等惠民工程,延续着李筱甫同志“一切为了人民”的朴素真理,让“不搞特殊化”的纪律基因跨越时空,全面融进新时代“权为民所用”的制度设计。

实践队员与李祖芳老师在“红军村”的合影 吴丹洋 摄
薪火永相传,奋进新征程。实践团荣幸邀请到革命先辈曾志之孙石金龙老师,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赵杰之女赵进军老师,为队员们生动讲述两位革命先辈鲜为人知的初心故事。
石金龙老师的声音微微发颤:“奶奶为不拖累部队转移,将刚出生的孩子寄养老乡家,直到新中国成立才重逢。”这一抉择背后,是
“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仰对个人情感的伟大超越。赵进军老师手中泛黄的笔记本,则承载着弟弟赵建军的铮铮誓言:“作为革命者后代,我必须走你们走过的路……在建设共产主义事业中尽一份力。”这份用生命践行的承诺,与李筱甫同志“散尽家财为红军”的行动不谋而合,
这是纪律的深层动力,是始终融入血脉的初心自觉。实践队员们眼眶泛红聆听故事时,不仅触摸到革命者的精神温度,更理解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何以成为红军赢得民心的密钥。纪律的根基,正是千千万万如曾志同志、赵建军烈士般“舍小家为大义”的初心坚守。

实践队员聆听革命家风课堂 崔科凡 摄
永远在路上:初心照亮纪律建设的未来征程
党的纪律建设“永远在路上”,源于初心的永恒性与实践的动态性。从雷打石到中央八项规定,纪律建设走向“自律”与“他律”的高度结合,井冈山依靠“群众监督”的智慧,与新时代“把制度笼子越扎越紧”相映成辉。实践团在井冈山社会实践中的亲身经历,将历史感悟转化为行动力量,让红色基因融入青年血脉。

实践队员在进行专题学习 崔科凡 摄
初心若失,纪律必衰;初心如炬,纪律长青。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今天,中央八项规定以“永远在路上”的韧性,持续净化党风政风。正如井冈山清风涤荡百年,党的纪律建设需要不断从初心源头汲取钙质,让“三大纪律”的朴素真理,照亮“八项规定”的深化之路。唯有如此,方能确保党在新时代的长征中行稳致远,让初心成为烛照前路的永恒灯塔。
当今时代,井冈山的精神内涵已超越历史范畴,成为现代化进程中的精神坐标。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数字化社会,井冈山的纪律基因时刻提醒我们,面对网络舆论的浪潮和虚拟空间的挑战,党的纪律建设必须与时俱进,以数据赋能监督、以制度护航廉洁,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初心在智能时代不迷失。全球化背景下,井冈山作为革命圣地的象征意义愈发凸显,激励我们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坚守“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核心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纪律自信。
同时,井冈山的红色遗产也已融入新时代教育体系,通过多媒体传播和沉浸式体验,让纪律精神在青年中生根发芽。在高质量发展征程中,井冈山的故事教会我们,纪律不仅是反腐倡廉的盾牌,更是创新驱动的引擎,引导社会在物质丰裕中依旧保持精神纯粹,让“永远在路上”的纪律建设成为民族复兴的稳固基石。井冈山的现代意义,正在将革命烽火转化为永恒灯塔,照亮每一代人在变革中坚守初心、在奋进中强化自律的必由之路。(通讯员:许祥瑞 刘宝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