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益”程山水实践团与小店镇长共同解码公益赋能振兴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5-07-20     阅读:

  7月19日,山东大学“益”程山水实践团赴河南省汝阳县小店镇,与镇长文朝辉就公益慈善赋能乡村振兴展开深度对话。这场对话聚焦公益力量定位、资源对接机制与创新实践模式,揭开了政社协同的基层创新密码。

  “公益组织不是‘外援’,是乡村振兴的‘战略合作伙伴’。”文朝辉指着墙上的乡村振兴规划图解释道,“镇里形成“政府保基本、公益拓增量”的分工格局:政府负责教育、医疗等基础保障,公益组织补充心理关爱、技能培训等增值服务,如留守儿童之家由政府协调场地,公益组织派驻社工提供服务,实现优势互补。”

  针对资源错配问题,文朝辉解释道,小店镇建立“三位一体”对接机制:需求端实行“村级提报-镇级筛选”,供给端搭建慈善资源共享平台,过程端引入多方动态评估。镇政府通过优化审批、协调场地、推动村两委参与提供支撑,还建立常态化沟通平台,确保公益服务与振兴重点同频。此前助老项目因动态评估调整服务内容,满意度显著提升。

  文朝辉还提到,为激活内生动力,镇里以“慈善需求项目库”引导资源投向民生保障、产业造血、乡风培育领域;在村级平台设公益服务专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维持运营。同时,推行“公益积分制”激励村民参与,探索“乡情驿站+乡贤参事会”吸引人才返乡,去年便有3名青年回乡创办艾草合作社,推动从“外部输血”转向“自主造血”。

  “难题肯定有。”文朝辉坦言,资源碎、人才少、协调难是眼下的坎。但对策也在推进:建慈善资源调剂平台,把零散捐赠拢起来;给公益人才评职称、发补贴,纳入乡村人才计划;每月开次政社沟通会,让公益服务跟着振兴重点走。“公益赋能乡村振兴,短期看项目,长期得靠机制。”他说。

  此次交流中,实践团梳理出“小店经验”的核心:精准的资源对接链路、激活内生动力的创新模式、政社协同的长效机制,为公益赋能乡村振兴提供了基层实践范本。

作者:李潇轩 赵泽霖    来源:山东大学(威海)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 量教有为:焦石洞完小结课
  • “益”程山水实践团与小店镇长共同解码公益赋能振兴新路径
  • 量教有为:焦石洞完小数学课
  • 浙财学子寻访黄河宁夏岸边乡村,实践力量深耕特色产业共绘振兴新图景
  • 赵都绿韵 经智焕新|固废利用开新局 智能生产拓绿途
  • 绿茵场上的“国风”义诊:通大中外学子香囊传情暖紫琅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