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墨香盈暑夏,志愿微光暖照盐城童梦长天

发布时间:2025-07-22     阅读:
       2025 年 7 月 7 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志愿教学团队走进盐城市亭湖区先锋街道健康路社区,开展了为期一天的暑期志愿教学尝试。活动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借助贴近生活的情境模拟、充满趣味的互动环节,以及个性化的教学引导,将基础学科知识转化为孩子们易于理解的实践体验。团队从社区假期教育现状出发,精心规划课程内容,既为孩子们的假期学习增添乐趣,也为社区教育的新路径探索贡献了一份实践思路。
数学实践:趣味游戏让知识贴近生活
       清晨九时,社区活动室已坐满求知的目光。实践团队尝试突破传统教学框架,将数学知识与生活情境自然联结。进行除法教学时,志愿者带来精心准备的 48 颗糖果,引导孩子们探索分配方法。“若要平均分给 6 个小组,每个小组能分到多少颗呢?” 随着问题提出,孩子们纷纷专注投入,小心翼翼地将糖果分成六份。经过认真尝试,他们眼中闪烁着喜悦:“每个小组可以得到 8 颗!” 原本晦涩的除法概念,在亲手实践中化作清晰的认知,悄然扎根在孩子们心间。
       随后的周长教学环节,志愿者为孩子们准备了 24 厘米长的铁丝,鼓励他们尝试围成不同形状的长方形。探索过程中,一位平日里鲜少发言的男孩轻声提出 “长加宽总和为 12 厘米即可”,团队成员由此启发大家逐步推导周长计算公式,课堂氛围在思维的交流与启发中愈发活跃。
       在讲解三角形稳定性时,实践成员组织孩子们利用积木和橡皮筋搭建模型。各小组展开 “桥梁加固” 比拼,实验中出现的失败案例引发了孩子们的思索。面对 “三角支架为何更稳固” 的疑问,孩子们通过亲手操作,在实践中感受几何原理的奥妙,课堂成为了充满趣味的知识探索空间。
以绳韵入文韵:探索语文表达的趣味新径
       在语文教学环节,志愿者将语言节奏的培养融入趣味活动。他们以跳绳为载体,引导孩子们在绳子起落间,轻声诵读经典诗句。随着 “床 — 前 — 明 — 月 — 光” 的词句缓缓流淌,古诗不再只是课本上的铅字,而是化作灵动的韵律,在稚嫩的童声中传递着跨越时空的文化魅力。
       在进阶版的 “词语接龙跳” 中,前一个人跳着说出 “天空”,后一个人就必须接上 “空气” 才能起跳。一名性格内向的女孩小雨,起初连三个词都接不上,但在不断的尝试和大家的鼓励下,某天成功完成了 “空气 — 气球 — 球场” 的词语序列,她兴奋地甩动着辫子,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比喻句教学则通过 “跳绳造句” 的方式进行,孩子们在快速甩动的绳子间迸发出奇思妙想:“彩虹像跳绳”“老师的笑像太阳”,这些鲜活又充满童真的表达,远远超出了课本上的范例。这些富有创意的游戏不仅大大提升了孩子们的参与度,还帮助他们克服了学习中的障碍,将语文知识内化为了生动的生活语言。
课堂互动:从点交流中培育社交智慧
       活动的时候,志愿者特别会引导孩子解决矛盾。有一回,两个小男孩为了一盒彩色积木吵了起来。志愿者没有马上批评谁对谁错,而是把他俩叫到身边说:“咱们来聊聊心里话。” 接着,其他志愿者拿来写着 “生气”“委屈”“后悔” 这些词的卡片,让孩子们挑卡片说出心里的想法。穿蓝衣服的男孩选了 “委屈” 卡片,小声说:“我正搭桥要用的积木,被他抢走了。” 另一个男孩举着 “生气” 卡片喊:“他说我搭的塔太丑了!” 这时,志愿者耐心地问:“要是重新来一次,你们还会这样吗?”
       志愿者们始终注重引导而非评判。面对孩子们之间 “抢橡皮” 等类似的小冲突,团队成员避免直接裁决,而是协助双方轮流陈述事件的经过和自己的感受。这两名男孩在志愿者的耐心引导下,逐渐学会了换位思考,最终自行化解了矛盾。类似的场景在活动中不断上演,成为了培养孩子们社交技能的训练场,让他们在冲突中摸索着沟通与妥协的技巧。志愿者们强调,课堂管理并非是要压制问题,而是要将矛盾转化为孩子们成长的契机,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冲突是儿童学习社交规则的天然教材,” 一位志愿者解释道,“通过情绪具象化(卡片)和角色互换(盲选),孩子们能够亲身体验到共情的力量。”
成长看得见:志愿者和孩子们的暑期收获
       活动快结束的时候,孩子们都迫不及待地想让志愿者老师看看自己学到了啥。下课铃一响,他们就拉着老师的衣服,叽叽喳喳地聊起来。有的孩子拿着自己做的 “弹珠学算术” 本子,兴奋地说自己算得又快又准;有的孩子分享 “跳绳背课文” 的窍门,说这样记课文一点都不难。
       写作文的时候,有个小男孩写了句特别有意思的话:“喂猪的时候,猪哼哼的声音就跟爷爷睡觉打呼噜似的。” 这句话把全班同学都逗乐了,大家笑得前仰后合。志愿者老师赶紧夸他观察得仔细,想法很新奇。还有个小姑娘在日记里写:“学除法就像分蛋糕,每个人都能分到一样多,特别公平。” 这么一说,复杂的数学知识一下子就变得好懂了。
       虽然这次活动并没有培养出所谓的 “小天才”,但孩子们解出难题时的欢呼雀跃、与朋友和解时绽放的笑容,都印证了这次教学活动所具有的双向价值。实践成员们收到了孩子们亲手绘制的礼物,社区家长王女士感慨地说:“孩子们回家后还在讨论几何实验,这种教学方式真的很吸引人。”
实践样本:探索社区教育创新路径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志愿教学团队这次在盐城社区搞的暑期教学活动,特别有意思。志愿者们把分糖果、跳绳接龙这些孩子们平时爱玩的游戏,变成了学习新知识的小课堂。数学课上教分糖果,体育课上玩跳绳,还能顺便学数数,把好几个学科的知识都串在一起了。志愿者们说,以后还要把这种好玩的教学方法再改进改进,带到更多社区去,给大家提供一个能照着做的社区教育新方法。
     (通讯员 沈轶凡 毕馨怡)

图为志愿者在为小朋友们讲解。大学生网报通讯员黄沁怡供图

图为志愿者和小朋友们合影。大学生网报通讯员黄沁怡供图
 
作者:沈轶凡 毕馨怡    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志愿教学团队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 山海展农韵,闽台汇新篇丨福建商学院海外教育学院暑期社会实践
  • 进社区传安全知识,入基层筑防护防线​
  • 炎炎夏日送清凉,青穗实践暖人心
  • 炎炎夏日送清凉,青穗实践暖人心
  • 7月10日,“青穗筑基层”实践队开展沿开元大道为环卫工人送水活动,这次活动不仅是一次简单的物资传递,更是一场以青春之名践行志愿服
  • 07-22
  • 筑牢安全底线 传承红色基因——河南科技大学"青穗筑基层"实践队安全教育暨出征仪式圆满
  • 志愿星火,点亮盐城童心夏日
  • 志愿星火,点亮盐城童心夏日
  • 炎炎夏日,书香润心。7月7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志愿教学团队深入盐城市亭湖区先锋街道健康路社区,为社区儿童带来了一场寓
  • 07-22
  • 墨香盈暑夏,志愿微光暖照盐城童梦长天
  • 停电险情应对:循梦而行实践团联合社区治理力量构建 “信息互通、分工明确、救援高效”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