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践履闽东地,薪火传承振兴篇 ——华中农业大学工学院“赴宁弘德”实践团队第七日实践活动纪实
发布时间:2025-07-24 阅读:
7月17日讯(通讯员 金陈局 杨宏磊 )
寿宁县下党村,地处大山深处,曾经交通闭塞、贫困落后。伴随着“三进下党”的关怀,当地发展迎来了希望与动力。7月17日,华中农业大学工学院“赴宁弘德”实践团队深入寿宁县下党村,沿着“党群连心路”,探索当地脱贫攻坚的动人实践,体悟“异常艰苦、异常难忘”的为民情怀。
连心路上铭初心,下党蝶变证深情
实践团队在工作人员刘杰辉的带领下走进了“难忘下党”主题馆。馆内斑驳的煤油灯、破旧的农具,默默讲述着从“五无乡镇”到幸福家园的奋斗史诗。刘杰辉讲到:“‘五无’就是无公路、无自来水、无电灯照明、无财政收入、无像样校舍,曾经的下党村就是这样一个‘五无’村落。”他的话语如涓流浸润心田,将下党如何从“无路、无水、无电、无财、无校舍”的困顿深渊,一步步蜕变为今日路畅水通、灯火可亲的景象的历程铺展眼前。
从主题馆出来后,队员们行走在象征党群深情的“党群连心路”上,队员们仿佛穿越时光长廊。当年党员干部带头抡锤凿石、四处寻项目的往事,将“滴水穿石”精神深深刻入队员心间。沿路走到鸾峰桥旁,队员们在党旗下重温入党誓词。
随后,团队走进了下党红茶馆里,午后红茶馆飘香,下党村妇女主任王明桃向队员们介绍了当地茶叶品牌“下党红”。在谈及她对下党村发展的感受时,她提到:“在家门口找到了工作,日子越过越有奔头。”言语朴实,却折射出发展赋予普通生活的崭新光芒。
足迹丈量山海情,七日凝练家国志
七日光阴流转,“赴宁弘德”团队的足迹如星火遍撒闽东热土。团队追寻红色印记,在闽东革命纪念馆的肃穆中沉思;录制微党课,重温入党誓词,革命精神在血脉中澎湃传承。队员们体验民族文化,在福安畲族文化中心,古老银饰诉说智慧,斑斓彩带舞动生机,云直播镜头让民族团结的蓬勃活力跨越地域界限。团队深入教育交流,与福安一中党员教师共话育人初心,重温铿锵誓言;向莘莘学子宣讲华农魅力,播撒求知火种。
团队更将目光投向广袤乡野。乡村振兴调研步履不停:桃花溪村、赤溪村、下岐村、下党村,每一处都记录着山乡巨变与产业脉动。队员们走访茶农,对话渔民,切身感受泥土芬芳与产业活力;两场精心策划的助农直播,为乡村特色产品架起云桥。产业发展考察同样深入:宁海村现代鱼排随波起伏,磻溪镇生态茶园绿意盎然,青拓集团车间内科技光芒闪耀,不同领域的创新模式为青年学子打开产业认知的新窗。
青春聚力乡村兴,知行合一谱华章
这场跨越山海的实践,是“读万卷书”后的“行万里路”,更是青春与家国的深情相拥。队员们将课堂所学与实践相结合,革命精神的滚烫、民族团结的蓬勃、乡村振兴的脉动、产业发展的前沿,不再是抽象概念,而是可触可感的现实图景。
当夕阳为下党村的青翠山峦镀上金辉,七日实践终至尾声。这群年轻的身影,已将“弱鸟先飞”的志气与“滴水穿石”的执着内化于心。未来,团队成员将继续以脚步丈量山河,以智慧激活乡土,以担当肩负未来,让青春之光在民族复兴的壮阔征途上持续闪耀,照亮需要被点亮的角落。
作者:金陈局 杨宏磊 来源:大学生网报
社会实践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