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攻坚工程”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淮北师范大学文学院“语润喀什·推普助农”志愿服务队,于7月15日赴新疆省喀什市莎车县,开展为期4天的推普助农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语润喀什·推普助农”志愿服务队抵达莎车县后,第一站前往了丝绸之路莎车博物馆。丝绸之路莎车博物馆坐落于新疆莎车县体育路,处于木卡姆广场内,其建筑外观独具特色,融合了汉唐风格与维吾尔族传统建筑元素。

丝绸之路莎车博物馆作为文化交流枢纽,在推普助农中发挥着独特作用。志愿服务团队参观博物馆,通过普通话讲解文物历史、民俗文化,为当地群众提供了规范语言示范,潜移默化中提升村民的普通话应用能力,同时还学习探究该区域在产业发展、生态保护以及如何带动村民增收等方面的经验,为后续更好的提升农民沟通能力,助力农产品外销,实现 “语言通” 到 “产业兴” 的转化,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动力积累相关经验。

志愿服务团队在调研过程中了解到十二木卡姆广场作为文化地标,在推普助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这里常态化举办的木卡姆表演、民俗活动,吸引着各地游客,为当地农民创造了天然的普通话交流场景。志愿服务团队通过感受“文化活动+语言实践+产销对接”的模式,深度体会农民增收的 “金钥匙”,了解了推动乡村文化与经济协同发展的现状与切实需求。

同时志愿服务队了解到随着推普工作深入推进,新疆喀什商业街的门牌悄然发生变化,普通话标注愈发规范醒目。清晰的汉语标牌让南来北往的游客轻松识别商户信息,沟通障碍大幅减少。这不仅提升了街区服务效率,更让农户的瓜果、手工艺品等通过 “语言名片” 被更多人知晓,带动商户客流量与销售额稳步增长,让普通话成为连接产销、助力乡村振兴的暖心纽带。

此次十二木卡姆广场与丝绸之路莎车博物馆之行,团队通过实地观察和文化交流的形式,深入了解了当地推普助农的实践现状与现实需求。在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的新形势下,“语润喀什·推普助农”志愿服务队将充分发挥语言推广优势,以规范语言赋能农产营销,助力培育既懂民俗文化又善普通话沟通的新型农民,谱写“文化搭台语言桥,农产增收乡村兴”的崭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