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青研团队奔赴运河沿线,探寻移民社区治理新图景

    2025-07-31    阅读:
    来源:李嘉晰 、李文奇、陈燕飞


  为推动国家重大工程社会治理能力的有效提升,深入了解平陆运河沿线搬迁安置社区的治理实践,7月14日至17日,广西师范大学广西运河研究院联合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平陆治汇”青研团,开展了以“运河工程与社区治理优化路径探索”为主题的实地调研活动。本次调研由徐其龙副教授带队,成员包括研究生李文奇、李嘉晰、陈燕飞、何彦芸以及5名本科生,团队先后前往钦州、横州等地多个典型安置点展开深入走访。
  平陆运河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条通江达海的人工运河,不仅是一项交通基础设施工程,也是一项涉及大规模人口转移和社会重构的复杂系统工程。调研团队围绕“搬迁社区建成后的运行现状与治理难点”这一主线,走进久隆新村、沙坪新村、下坝村、新福安置点等地,通过现场观察、走访居民与干部,了解社区空间规划、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供给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在部分安置社区,居民自治组织逐步发挥作用,业主委员会承担起垃圾分类、费用管理等事务,邻里之间的互动在文体活动和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良性循环。社区通过开展篮球赛、民俗节庆等活动增强凝聚力,初步形成了有活力的治理生态。
  调研期间,团队还与钦州市直机关工委、久隆镇政府、平吉镇政府、新福镇政府等单位进行座谈交流,重点了解当地在社区建设、服务协同、党建引领等方面的探索与实践。相关负责人指出,当前安置社区已进入“后搬迁”阶段,治理重心正由硬件建设向制度完善、服务供给转变,亟需强化主体协同与常态运行机制。团队成员结合调研观察,从社会组织培育、社区参与机制、治理责任界定等角度提出了针对性问题与初步建议。
  为深入了解居民视角,团队设计问卷并入户发放,调查围绕生活适应、社会融入和公共保障等主题,结果显示多数搬迁群众对住房条件与周边环境较为满意,但在就业支持、教育服务、医疗保障等方面仍有不少改进空间。部分受访居民建议提升社区便民服务能力,扩展托育资源、兴趣活动场所等基础配套,也有居民提出,希望提升垃圾清运频次、完善服务响应机制。团队成员在复盘中反复讨论,“住得下”不等于“融得进”,真正让群众融入社区、参与治理,仍需多维推动。
  本次调研不仅是一场田野考察,更是一次深刻的公共实践课程。团队成员深刻认识到,基层治理既关乎制度供给,也涉及生活方式与社会认同。面对“多头管理”“职责模糊”等现实难题,治理现代化需要更加精准的制度设计和更具温度的治理逻辑。广西运河研究院与青研团下一步将继续整理资料、深入分析调研结果,结合理论与实践提出具备可操作性的优化建议,助力平陆运河沿线安置社区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目标。
  

【插图1:沙坪安置点调研场景  农海榕摄 】

 

(通讯员:李嘉晰、李文奇、陈燕飞)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 青春助力金融 实践绽放成长
  • 为响应“青鸟计划”号召,引导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增长才干、服务社会,“返家乡”实践团成员于2025年7月14日—2025年8月8日来到山东
  • 08-01
  • 吴侬软语传乡韵 亲子巧语筑心桥
  • 七月,流火的季节点燃青春的热情。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志愿教学团队于2025年7月25日踏入张家港市杨舍镇云盘社区,开启了
  • 08-01
  • 笔墨蓝靛绘童真,非遗传承绽新姿
  • 盛夏的暑托班校园里,一场非遗与童真的邂逅正温柔上演。2025年7月21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志愿者们带着书法、蓝印花布
  • 08-01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