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福建师范大学“绿海碳源”实践队探秘常口村生态蝶变

    2025-08-01    阅读:
    来源:福建师范大学“绿海碳源”实践队
  2025年7月21日至7月23日,福建师范大学“绿海碳源”实践队赴三明市将乐县常口村,开展“‘碳’锁青山,循迹常口——探领袖关怀下常口的绿色之路”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这支由来自4个不同专业学生组成的实践团队,循着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足迹,通过访谈、实地调查、设计文创产品等方式,探寻“两山”理论的基层实践密码,传播绿色理念。
  
  循迹学堂印记,感悟“两山”初心
  
  实践首日,团队走进常口村“两山学堂”,在老照片与精确数据中回溯村庄从“三无村”到“生态样板”的蜕变史。1997年4月,习近平同志在此调研时指出:“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山区要画好‘山水画’,做好山水田文章”,为常口村发展指明方向。25年来,常口村牢记习总书记作出的“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重要嘱托,不断探索青山绿水向无价之宝转化的路径,最终走出一条具有常口特色的生态小康路。
  
  听干部说政策,看百姓享红利
  
  通过与村干部的深度访谈,队员们了解到,当地曾依赖伐木经济,生态恶化导致民生困顿;如今在合作造林、生态农业、文旅融合等产业转型方式的推动下,不仅森林覆盖率超80%,更在2021年获得全国首张林业碳票,村民均享碳汇分红,实现了“砍树经济”到“看树经济”的华丽转变。此外,在访谈中,队员们也了解到了常口未来的绿色发展计划。团队成员表示:“每一份碳票背后,都是‘两山’理论落地生根的生动注脚。”
  
  实践队还到常口村村民邱彩立大姐家学习擂茶制作过程并品尝擂茶。1997年4月,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来到三明市将乐县常口村调研,并在村民邱彩立的家中与大家一起喝擂茶、话家常。多年来,邱彩立以擂茶为媒,向游客讲述常口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的嘱托,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的故事。邱彩立将自家的美丽庭院改造为“邱姐擂茶馆”,成为村里的招牌、游客到访的必打卡地,通过美丽庭院与擂茶经济的有效结合,在家门口端起了“生态饭碗”。实践队员们纷纷感叹:“一碗擂茶,承载的是习近平总书记于常口绿水青山之缘,传承的是历久弥新的‘两山’理论。”
    
  老村部留足迹,新村部续华章
  
  实践队了解了常口村一“老”一“新”——两块村规碑的故事。1997年习近平同志在常口村调研结束后,常口村党支部立即召集党员干部、村民代表认真传达学习总书记调研时的讲话精神,提炼了18句话72个字的村规民约,内容涉及经济、文化、教育、道德等各个层面。2017年12月8日,村民们聚集在20年前习总书记到访的老村部,召开了一场特别的村民代表大会,又重新修订村规民约,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全村党员群众行动指南,立在新村部门口。
  
  此次实践团队成员沿着习近平总书记在常口村考察调研的足迹,见证常口村从“伐木经济”到“碳票第一村”的蜕变,深化对“两山”理论的理解。通过探访两山学堂、村部,与村干部、村民交流,提炼生态富民经验,实践队成员将以青年视角传播绿色发展理念,于社会实践中为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注入青春力量。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 青春助力金融 实践绽放成长
  • 为响应“青鸟计划”号召,引导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增长才干、服务社会,“返家乡”实践团成员于2025年7月14日—2025年8月8日来到山东
  • 08-01
  • 吴侬软语传乡韵 亲子巧语筑心桥
  • 七月,流火的季节点燃青春的热情。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志愿教学团队于2025年7月25日踏入张家港市杨舍镇云盘社区,开启了
  • 08-01
  • 笔墨蓝靛绘童真,非遗传承绽新姿
  • 盛夏的暑托班校园里,一场非遗与童真的邂逅正温柔上演。2025年7月21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志愿者们带着书法、蓝印花布
  • 08-01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