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吴侬软语润童心,亲子携手传文脉

    2025-08-01    阅读:
    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志愿教学团队
七月的张家港,蝉鸣阵阵,暑气蒸腾,但云盘社区活动中心内却涌动着别样的热闹。2025年7月25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实践团队的大学生志愿者们带着精心筹备的课程,与社区的孩子们、家长们相聚于此。这场以“方言传承”与“亲子沟通”为核心的活动,像一把钥匙,既打开了本土文化的记忆宝库,也开启了家庭温情的沟通之门。
 
方言课堂:让乡音里的故事“活”起来
 
“‘月亮亮,照厅堂,张家囡囡穿花衣裳’,谁能试着用杨舍话说一说?”志愿者手持色彩鲜亮的童谣卡片,温柔的声音瞬间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一个扎着双马尾的小女孩怯生生地举起手,在志愿者的鼓励下,奶声奶气地念出了这句童谣。尽管发音带着稚嫩的青涩,却让在场的人都露出了会心的笑容——这便是“方言传承课堂”的温馨开端。
 
课堂上,志愿者们准备了图文并茂的方言卡片,将“吃饭”“睡觉”“上学”等日常用语的普通话与张家港方言一一对应。“大家看,‘筷子’在咱们这儿叫‘箸子’,‘早上’叫‘早起’,这些词可不是随便说的,藏着老辈人的生活智慧呢。”志愿者一边展示卡片,一边讲解词语背后的故事,“‘箸子’这个说法,古书上就有记载,是咱们祖先传下来的,多有意思呀!”
 
为了让文化传承更生动,志愿者们还融入了红色基因与非遗元素。他们用方言讲述张家港本地的经典红色故事,当讲到革命先辈用乡音传递情报、守护家园时,孩子们的眼睛里闪烁着敬佩的光。“原来方言还能帮这么大的忙!”一个小男孩惊叹道。随后播放的评弹片段,更是让孩子们沉醉在吴侬软语的韵律中。“这是苏州的评弹,是咱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用方言唱出来才有这种特别的味道。”志愿者的话让孩子们纷纷点头,有的还跟着节奏轻轻哼唱。
 
家长们也被这份文化氛围感染,一位妈妈指着卡片上的“昨日子”笑道:“小时候常听奶奶这么说,后来慢慢就忘了,今天跟着孩子们重温,感觉又回到了小时候。”她主动帮孩子们纠正发音,现场成了一场跨越代际的方言交流会,乡音里的温暖在空气中流淌。
 
亲子课堂:让心与心的距离“近”起来
 
“方言传承课堂”的余温未散,“亲子沟通课堂”便带着满满的爱意登场。志愿者们结合心理学专业知识,设计了一系列互动环节,让家长与孩子在游戏中敞开心扉。
 
“心有灵犀”环节中,家长和孩子各自写下“对方最喜欢的食物”和“最近的小愿望”,再交换答案。当一位爸爸看到女儿写下“希望爸爸少看手机,多陪我玩”,而自己写的是“希望女儿期末考个好成绩”时,脸上露出了愧疚的神情。“爸爸总觉得给你买好东西、催你学习就是对你好,却没注意你最想要的是陪伴。”他摸着女儿的头说,“以后爸爸每天陪你玩半小时,说话算数。”女儿笑着扑进他怀里,眼角的泪花闪着幸福的光。志愿者轻声引导:“很多时候,我们站在自己的角度想‘为孩子好’,却忘了问问孩子真正想要什么。”
 
“情绪小剧场”里,孩子们随机抽取“开心”“生气”“难过”等情绪卡片,用表情和动作演绎出来,家长则要猜出情绪并追问原因。一个抽到“难过”的小女孩低着头说:“昨天我画的画被弟弟撕了,妈妈说‘再画一张就行’,可我还是很伤心。”妈妈立刻蹲下来抱住她:“对不起呀宝贝,妈妈没好好听你说,下次你难过的时候,妈妈一定认真陪你说说话。”简单的对话里,是亲子间最真挚的情感流动。
 
最温馨的是“家庭约定树”环节。每个家庭拿到一片纸质树叶,家长和孩子一起写下“每周六去公园”“妈妈陪我读绘本时不看手机”等小约定,再把树叶贴在志愿者准备的“大树”上。看着渐渐“枝繁叶茂”的“约定树”,孩子们兴奋地互相展示,家长们也郑重承诺会遵守。“以前总说工作忙没时间,其实挤挤时间总能做到。”一位爸爸和儿子约定每天读15分钟书,“这不仅是给孩子的承诺,也是提醒自己,陪伴才是最好的教育。”
 
课程结束时,志愿者们发放了亲子沟通手册,里面收录了活动中的互动方法和实用建议。一位妈妈认真翻看手册:“以前总觉得孩子不听话,今天才明白,是我没找对沟通的方式,这个手册太实用了!”
 
实践感悟:让青春的担当“实”起来
 
活动结束后,志愿者们围坐在一起分享感受。“在学校里学的是理论,到了社区才真正明白,教育不只是教书,更是传递爱与责任。”一位志愿者说,“看到孩子们因为学会一句方言而雀跃,看到家长和孩子因为一个约定而相拥,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了。”
 
云盘社区负责人对活动赞不绝口:“这样的活动既让孩子们接触了本土文化,又拉近了亲子关系,真是一举两得。希望‘红心研墨’团队常来,给社区带来更多温暖。”
 
此次活动,是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暑期实践的生动缩影。志愿者们在社区“第一现场”看到了基层对优质教育的渴望,也深刻理解了“教育是点燃希望的火种”。他们表示,作为新时代大学生,将继续用所学所长服务社会,让青春在奉献基层的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而那些在方言课堂上学会的童谣、在亲子互动中写下的约定,会像种子一样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乡音里的文化根脉将代代相传,家庭里的温情将久久流淌,共同编织出社区里最动人的夏日画卷。
 
作者署名(通讯员 李旭)

学生们认真听讲(马宸瑶提供)

志愿者在上课(马宸瑶提供)

合照(马宸瑶提供)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 青春助力金融 实践绽放成长
  • 为响应“青鸟计划”号召,引导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增长才干、服务社会,“返家乡”实践团成员于2025年7月14日—2025年8月8日来到山东
  • 08-01
  • 吴侬软语传乡韵 亲子巧语筑心桥
  • 七月,流火的季节点燃青春的热情。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志愿教学团队于2025年7月25日踏入张家港市杨舍镇云盘社区,开启了
  • 08-01
  • 笔墨蓝靛绘童真,非遗传承绽新姿
  • 盛夏的暑托班校园里,一场非遗与童真的邂逅正温柔上演。2025年7月21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志愿者们带着书法、蓝印花布
  • 08-01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