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5日,夏日的阳光倾洒在张家港的每一寸土地,为这座城市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衣。在这充满活力的日子里,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志愿教学团队怀揣着爱与责任,携手张家港市城市管理局,为暑托班的孩子们精心筹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城市小主人”系列活动。这一天,成为了孩子们探索城市、收获成长的奇妙旅程起点,也开启了志愿者们与孩子们之间温暖而美好的双向奔赴。
城管体验:责任在童真中萌芽
清晨,暑托班的孩子们早早来到活动场地,眼神中满是期待。在“小小城管”体验课上,志愿者们设置了逼真的模拟场景,用彩色胶带在地面划分出街道、商铺和停车区域,摆放了迷你自行车等道具。在社区巡查模拟中,孩子们认真地观察着周围的环境。有的孩子蹲在地上,仔细记录着乱停放自行车的位置,并叽叽喳喳地讨论着如何规划更合理的停放区域;当看到商户门前堆放的杂物时,几个孩子凑在一起商量着沟通的方式:“要是直接说‘不能放’,叔叔会不会不高兴?我们应该告诉他,这样走路的人会不方便。”他们稚嫩的话语中,透露出对他人的体谅和对维护城市秩序的思考。一个小男孩在“执法日记”里歪歪扭扭地写道:“原来城管叔叔不是只会批评人,他们就像城市的大管家,让街道变得干净又整齐。”这简单的文字,是孩子们对城市管理工作的全新认知,也标志着责任的种子在他们的心中悄然种下。
分类课堂:环保从点滴处践行
垃圾分类知识学习环节,是一场充满趣味与挑战的探索之旅。为了让抽象的分类标准变得通俗易懂,志愿者们颇费心思。课堂上,志愿者通过生动的动画短片,向孩子们讲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随后的游戏环节,孩子们热情高涨,纷纷化身为“环保小卫士”。他们认真思考、仔细辨别,将手中的垃圾卡片准确投入对应的垃圾桶中。当遇到难以分辨的垃圾时,孩子们会互相交流讨论,或是向志愿者请教。活动结束后,不少孩子还将垃圾分类的知识带回了家。一个女孩特意带来家庭垃圾分类记录表,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妈妈今天误把菜叶扔进其他垃圾桶,已纠正”,旁边还画了个得意的小笑脸。这点点滴滴的行动,展现出孩子们将环保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自觉。
水利探秘:守护在感悟中升华
走进张家港市水利局,孩子们仿佛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知识世界。在水质监测展厅,先进的监测设备和跳动的数据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平时调皮好动的男孩,此刻也安静下来,专注地盯着屏幕。工程师叔叔耐心地为孩子们讲解水资源的珍贵和保护的重要性,并让孩子们亲手触摸检测合格的水样。回程路过河边,一个女孩突然拉住志愿者:“老师,我们明天来这里捡垃圾吧,让小鱼的家更干净。”她手中紧紧攥着从水利局带回的水质检测卡,仿佛那是一份需要共同守护的“河流健康证”。孩子们从对水资源的好奇,到主动想要守护河流,这份转变,正是活动意义的升华。
科技互动:梦想在好奇中启航
城市机器人互动环节将活动推向了高潮。智能机器人的出现,让孩子们的眼睛里闪烁着好奇与兴奋的光芒。他们围在机器人身边,这里摸摸,那里看看,还不时地提出各种问题:“你会唱歌吗?”“你能帮我们打扫街道吗?”志愿者们耐心地为孩子们解答,介绍机器人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如垃圾清理、巡逻等。孩子们对科技的热情超乎想象,他们积极与机器人互动,有的孩子还大胆地提出自己对未来城市机器人的设想:“要是有能飞的机器人,就能更快地找到垃圾啦!”在与机器人的互动中,孩子们不仅开拓了视野,更在心中种下了科技梦想的种子,激发了他们对未来城市的无限憧憬。
夏日之约:成长在双向奔赴中绽放
当夕阳的余晖洒在张家港的大地上,这场充满意义的“城市小主人”活动也落下了帷幕。对于孩子们而言,这不仅是一次充满趣味的体验活动,更是一堂生动的责任与环保教育课。这些宝贵的经历,如同一颗颗种子,在孩子们的心中种下了对城市、对环境的热爱与关怀,将伴随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不断前行。而志愿者们在与孩子们的相处中,看到了童真的美好与无限的潜力。孩子们的每一个提问、每一次认真的行动,都让志愿者们感受到教育的力量和意义。他们不仅在教学中提升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沟通技巧,更从孩子们身上汲取了纯真与热情,坚定了继续投身志愿服务、助力青少年成长的信念。这种双向的成长与奔赴,让这个夏日的志愿活动变得格外温暖而有意义。
作者署名(通讯员 朱艺婷)

分组讨论(尹映提供)

参观水利局(尹映提供)

合照(尹映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