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田间课堂学本领青春助力乡村

    2025-08-01    阅读:
    来源:作者
  七月的北戴河,暑气蒸腾,田野间却涌动着勃勃生机。7月18日,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师生12人走进冀东作物实验站,在留守营片区的稻田与玉米田间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暑期实践,用脚步丈量土地,以专业服务农业。
  稻田里的“实践课”
  “大家仔细看,这株水稻的有效分蘖数是13个,刚好达到高产田的标准。”在韩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踩着湿润的田埂步入稻田。正午的阳光炙烤着大地,稻叶被晒得微微卷曲,却依然散发着青涩的香气。老师拨开稻丛,指着基部的新生分蘖讲解:“分蘖期是水稻生长的关键期,浅水层能促进分蘖,但水分过多会导致徒长。田边这些叶片发黄的植株,就是钾肥不足的典型表现。”同学们蹲在田里,手持笔记本记录着每株水稻的分蘖数,汗水顺着脸颊滑落,滴在泥土里晕开小小的湿痕。“课本上‘浅水促分蘖’的知识点,今天在田里才算真正理解了。”一名同学擦着额头的汗说。午后的除草工作更让大家体会到农耕的辛劳:带露水的稻叶在手臂上划出细密的红痕,泥水中的杂草根系盘错,需攥紧草茎用力拔除。农户张大叔手把手教大家辨认稗草:“叶鞘光滑的是稗草,有绒毛的才是稻苗,认错一棵,一平米的收成可能就受影响。”三小时劳作后,看着清理干净的田垄,同学们虽满身泥浆,却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
  暮色渐浓,田野归于宁静,泥土的腥气与玉米叶的清香交织在空气中。同学们低头看着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记录和沾满泥点的双手,深刻体会到:农业从来不是实验室里的标本,而是脚下这片土地上,用汗水与智慧浇灌的希望。此次实践让大家不仅提升了专业技能,更将“服务三农”的信念深深扎根心田。我们要将今后要把课堂知识更多地用到田间地头,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