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中粮华夏长城葡萄酒庄:科技赋能风土,绿色酿造引领中国葡萄酒新篇章

    2025-08-01    阅读:
    来源:大学生网报
中国秦皇岛7月28日电(通讯员 车佳)葡萄酒学院赴河北开展葡萄酒产业绿色发展调研实践团走进坐落于北纬40°葡萄黄金种植带、与法国波尔多同纬度的河北昌黎,中粮华夏长城葡萄酒庄正以其深厚的产业积淀与锐意创新的绿色实践,书写着中国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典范。作为中国首家专业干红葡萄酒生产企业,隶属世界500强中粮集团的华夏酒庄,依托昌黎产区独特的“山海河”微气候与砾石土壤资源,构建起一条融合智慧农业、生态酿造与文旅体验的现代化产业链,成为驱动乡村振兴的强劲引擎。
 
在葡萄种植的源头,华夏长城将科技与生态深度融合。酒庄依据砾石层占比超60%的土壤特性及微气候差异,将葡萄园精细划分为23个管理单元。昌黎砾石土壤卓越的储热散热能力,使赤霞珠等品种的糖分积累更充分,酚类物质含量显著优于国际知名产区。园内遍布的12个气象站与300余个土壤传感器,实时监测八大环境因子,通过AI算法实现精准灌溉,节水率高达30%,并有效预警病虫害。酒庄坚定推行有机种植体系,广泛采用绿肥覆盖与生物防治技术,年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40吨,于2022年成功获得欧盟有机认证,守护了土地的纯净与活力。创新研发的半机械化埋土设备,效率提升5倍,大幅降低人工作业强度与成本,彰显科技赋能的实效。
 
酿造环节的绿色革新同样瞩目。原料接收实施严格的“葡萄园初选+穗选+粒选”三级分选,淘汰率15%,从源头保障品质。分选产生的废弃物经集中发酵转化为沼气发电,年发电量可满足200户家庭需求。发酵过程采用配备智能控温系统的不锈钢罐,发酵周期缩短至12天,能耗降低25%,最大程度保留葡萄的鲜活果香与优雅酸度。在陈酿工艺上,酒庄既传承经典,采用法美橡木桶混酿,通过“小产区风土识别算法”精准把控陈酿时间,使单宁聚合度提升30%;又勇于突破,2023年启动研发超重力陈酿技术,有望将传统周期压缩至6个月,并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包装环节践行减碳理念,轻量化玻璃瓶减重20%,配合可降解酒标,使包装材料碳足迹较行业平均水平降低18%。
 
深厚的品牌底蕴与文旅融合战略为酒庄注入独特魅力。作为中粮长城核心子品牌,华夏系列产品连续30年荣膺国宴用酒殊荣,2024年更在布鲁塞尔国际葡萄酒大赛勇夺3项金奖,出口单价突破35美元/瓶,稳居国产葡萄酒价值巅峰。其亚洲最大的1.9万平方米地下酒窖,年吸引游客15万人次,“酒窖探秘”“橡木桶定制”等深度体验项目,带动周边民宿增收2000万元。2024年6月全新启幕的时光艺术馆,以沉浸式手法融合碣石文化与葡萄酒千年历史,年举办大师班超百场,迅速跃升为昌黎文旅新地标。独具匠心的“大酒窖系列”产品,将碣石山岩画、诗词艺术融入酒标设计,成功进驻伦敦哈罗德百货等国际顶级卖场,向世界讲述中国风土故事。
 
华夏长城葡萄酒庄的蓬勃发展,产生了显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酒庄建设标准化基地1.2万亩,带动全县3.2万农户参与葡萄种植,农户年均增收4.8万元,有力助推共同富裕。2023年,昌黎葡萄酒产业集群产值突破50亿元,获评河北省“一县一业”示范工程。在技术引领方面,酒庄牵头制定《中国葡萄酒产业链关键技术标准》,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技术辐射全国十余个产区。2024年,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共建河北省葡萄酒产业技术研究院,聚焦酵母菌种国产化等关键技术攻关,夯实产业根基。人才是发展的核心动力,酒庄近三年持续引进种植园艺师、酿造工程师等专业人才87名,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福利与职业发展通道,并与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共建实训基地,年培养技术骨干50余人,为产业可持续发展储备智慧力量。
 
从精准利用风土禀赋打造差异化产品,到以数字化智能化驱动全流程升级,再到以文化IP激活品牌价值边界,中粮华夏长城葡萄酒庄以“科技+生态+文化”三轮驱动,成功探索出一条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绿色路径。展望未来,酒庄将持续深化产学研合作、强化碳足迹管理、拓展国际市场,让源自昌黎砾石土壤的醇香,飘向更广阔的世界舞台,成为中国葡萄酒产业绿色崛起与乡村振兴的耀眼标杆。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