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政策实践到民生现状:广西师范大学政管学院平陆治汇青研团深耕运河移民安置点调研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2035年远景目标在社会治理方面的要求、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做好西部陆海新通道(平陆)运河工程征地补偿、移民安置和工程建设工作,广西师范大学广西运河研究院徐其龙教授带领4名研究生以及5名本科生同学组成调研团队,于2025年7月13日-17日前往灵山县、钦州市钦南区、钦北区以及横州市于平陆运河沿线移民搬迁安置点展开深入调研与实践。此次调研活动旨在探索适应现代化进程下的关于工程移民基层社会治理与社会工作相结合治理的新路径,助力实现平陆运河沿线移民搬迁户的社区融入与生活适应的目标愿景。
一、初步调研:调研团队在钦州市委市直机关工委座谈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要求,了解平陆运河重大工程沿线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现状、经验,广西师范大字广西运河研究院一行10人于2025年7月14日前往钦州市市直机关工委座谈开展座谈活动。调研的内容主要围绕三点来进行,第一围绕钦州市委市直机关工委在平陆运河建设中的职责分工及重点任务开展调研;第二聚焦钦州市委市直机关工委在跨部门协调方面的联动机制建设与实践探索;第三总结钦州市委市直机关工委在搬迁安置、矛盾调停等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工作中的特色经验、典型模式及案例成效。

图1调研团队在钦州市委市直机关工委座谈合照
二、入户访谈:精准把握平陆运河沿线移民搬迁户的生活现状
团队通过入户访谈的形式,对平陆运河沿线移民搬迁户的生活现状进行了全面摸底,从人口结构、社区服务、家庭经济到社会保障,多维度勾勒出搬迁后的生活图景。在基本情况方面,访谈详细记录了搬迁户的性别、年龄、民族构成、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及户籍变化等信息,发现搬迁群体以农村户籍为主,家庭人口结构涵盖核心家庭、主干家庭等多种类型,年龄层分布广泛,其中中老年群体占比突出。
社区服务层面,调研团队重点关注了搬迁户可享受的服务类型及获取便捷度。从访谈结果看,部分安置点已提供就业帮扶、技能培训等多样化服务,其中环境卫生、安全管理等基础服务覆盖率较高,但部分服务如托育、法律援助的覆盖仍有不足。搬迁户对社区服务的便捷度评价呈现分化,多数认为医疗、教育资源的获取“比较方便”,但也有部分反映流程繁琐、信息不透明,尤其老年群体对智能手机使用不熟练,导致政策咨询、线上服务获取存在障碍。
家庭经济状况是入户访谈的核心内容之一。调研团队了解到搬迁户的收入来源已从搬迁前的农业生产为主,逐步转向务工、自主经营及政府补贴等多元渠道,部分家庭参与平陆运河工程相关工作,获得稳定收入。

图2调研团队入户访谈
三、多角度访谈:深入了解平陆运河沿线移民搬迁户的生活适应问题
调研团队通过多角度访谈,从社区治理、社会交往、文化融入及心理认同等层面,深入探究了平陆运河沿线搬迁户的生活适应状况,揭示出搬迁后在融入新环境过程中面临的多重挑战与积极变化。在社区治理方面,访谈发现部分安置点已建立党支部、社区自治委员会、网格员等组织架构,社区居委会、村委会在公共事务管理中发挥主导作用,部分安置点通过微信群反馈等渠道鼓励搬迁户参与决策。但搬迁户的参与度仍有提升空间,尤其年轻群体因外出务工参与较少,部分人表示不清楚参与渠道。对于治理效果的评价,多数认可环境卫生、安全巡逻等工作。
对平陆运河工程的认知与态度也影响着搬迁户的长远适应。多数搬迁户“一般了解”或“略有耳闻”该工程,普遍持支持态度,认为建成后将带来经济拉动、交通优化等积极影响,这种预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他们对未来生活的信心。同时,访谈也收集到具体的改进建议,如希望加强技能培训与就业岗位的精准对接、增加社区公共活动、简化事务办理流程等。通过多角度的深入交流,调研团队不仅掌握了搬迁户在适应过程中的实际困难,也捕捉到他们主动融入的努力与对未来的期待,为推动安置点社会治理创新、提升社区融合度提供了重要参考。

图3调研团队入户访谈
四、调研总结
此次平陆运河沿线移民搬迁安置点调研,通过与政府部门座谈、入户访谈及多角度交流,全面掌握了搬迁户生活现状与适应情况。调研发现,安置点在党建引领治理、基础服务供给等方面成效初显,但也存在服务覆盖不均、生计转型困难等问题。团队将梳理调研数据与建议,为完善平陆运河搬迁安置政策、优化社区治理模式提供参考,助力构建更贴合移民需求的支持体系,推动平陆运河沿线移民在新环境中实现稳定生活与深度融入,为重大工程背景下的社会治理创新贡献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