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学生团队顺利结束对河北怀来、昌黎产区的社会实践调研。此次实践聚焦葡萄酒产业绿色发展模式,团队先后走访中法庄园、迦南酒业等多家知名酒庄,深入探究产区特色、种植酿造工艺及可持续发展路径,圆满完成实践任务。
怀来与昌黎产区地处葡萄种植黄金纬度带,凭借独特的风土条件成为中国葡萄酒产业的重要版图。团队首站探访迦南酒业,该酒庄作为沙城产区的核心代表,连续两年入选“世界百大葡萄园”,是中国唯一获此殊荣的酒庄。在迦南酒业,同学们详细了解了其“山—湖”环绕的独特地理环境,以及13号、16号等多个葡萄园的差异化管理模式。酒庄在绿色发展方面的实践令人印象深刻:修剪枝条与筛选果串回归土壤沤肥,依托季风气候减少农药使用,虽未获有机认证却坚持有机种植标准,实现了资源循环与生态平衡的双赢。
在中法庄园,团队感受到中法合作的深厚底蕴。作为“中国马瑟兰的摇篮”,庄园将32.6公顷地块细分为50多个小块精细管理,砂石土壤与科学种植技术结合,酿造出平衡优雅的波尔多风格混酿。其融合长城灰色与紫禁城红色的建筑风格,以及采用《十骏马图》作为酒标的文化创意,让同学们直观体会到葡萄酒产业中文化与品质的深度融合。
调研期间,团队还深入中粮华夏长城、茅台葡萄酒等酒庄,见证了科技赋能产业的生动实践。中粮华夏长城的物联网监测系统与AI精准灌溉技术,实现节水30%的同时提升葡萄品质;茅台葡萄酒的“三低工艺”与水循环系统,将绿色理念贯穿酿造全程。这些案例让同学们深刻认识到,绿色发展不仅是环保责任,更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核心动力。
实践中,同学们重点关注种植酿造的细节创新。从迦南酒业发酵罐的精准温控,到朗格斯酒庄的重力酿造法;从马丁酒庄用牛粪与红小豆叶作有机肥,到金士通国际酒庄马瑟兰品种的成功培育,每一处工艺细节都体现着酒庄对品质的追求与对自然的敬畏。此外,各酒庄在人才需求上的共性——重视实践经验与跨学科能力,也为同学们的职业规划提供了清晰指引。
此次实践让团队成员将课堂理论与产业实践深度结合。同学们表示,怀来、昌黎产区在绿色发展上的探索,展现了中国葡萄酒产业的潜力与担当。未来,将把实践所得融入专业学习,为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始终致力于通过社会实践提升学生专业素养,此次河北产区调研不仅是一次知识的深化之旅,更是一次绿色理念的传承之旅,为学院与产区的深度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