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刘卉玘同学观摩护士们换药的过程。刘卉玘供图
图为朱慧珊同学跟随医生学习看病历的过程。朱慧珊供图
此次实践让她深刻认识到,分级诊疗政策在基层落地,面临制度衔接不畅、医疗能力不足、医患认知滞后等多重挑战。理想中“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就医格局,在基层执行时,受限于资源、观念、管理等因素,难以完全照进现实。
2025年7月7日-11日,赵鑫宇同学在宜昌市点军区联棚乡中心卫生院开展社会实践。他每日清晨紧随带教医生查房,从高血压老人到发热孩童,倾听主诉、记录病程。在狭小诊室中,医生们耐心询问,用方言拉近距离——他不仅学习如何从有限体征中抽丝剥茧,更体会到“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的基层智慧。外伤处置室是我难忘的课堂。当目睹医生为骨折农人娴熟打上石膏,从清洁创面、精准塑形到耐心叮嘱康复要点,每一步都倾注着对病痛的细致关怀。他尝试协助准备材料、安抚患者,在“做中学”领悟了基础处置对改善生活质量的关键意义。
图为赵鑫宇同学跟随医生查房的过程。赵鑫宇供图
此次实践如一面镜子映照出基层医疗的坚实根基与时代呼应。不仅是一次技能积累,更是一场深刻的价值重塑——它让赵鑫宇同学懂得,真正的医者仁心,唯有深深扎根于人民需要的地方,才能在守护生命的土壤中绽放最恒久的光华。未来,他愿做一颗扎根沃土的种子,为筑牢亿万乡亲的健康长城,贡献属于他的坚韧力量。随着设备更新与定向培养的全科医生加入,基层首诊、双向转诊的愿景正变得触手可及。
走进基层医院的实践,为他们开启了洞察医学现实的全新窗口。这里与大医院不同,有限资源下,医生需凭扎实功底和丰富经验应对各类病症,让他们意识到夯实基础、精进医术的重要性。在与患者交流中,他们发现患者更需要易懂的病情解释和温暖关怀,这让他们明白,好的沟通能力和人文关怀是行医必备,要学会用通俗语言传递医学知识。基层医院对公共卫生和预防保健的重视,也给他们深刻启示。预防大于治疗,未来行医不仅要治病,更要注重疾病预防和健康科普。(通讯员:刘卉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