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曲阜师范大学“星星的孩子”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带着一沓沓彩纸、锋利的剪刀和图案模板,走进了山东省儿童活动中心,一场以“剪纸里的中国故事”为主题的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在此拉开帷幕。30余名小朋友围坐成圈,看着志愿者手中红、黄、蓝三色的彩纸在指尖翻飞,眼神里满是期待。
活动伊始,志愿者李老师先展示了提前准备的剪纸作品:有栩栩如生的十二生肖、寓意吉祥的福字纹样,还有展现传统节日场景的窗花。“这些漂亮的图案,都是用剪刀在纸上‘画’出来的哦!”她边说边拿起一张红纸,寥寥数剪就剪出了一只展翅的蝴蝶,引得孩子们发出阵阵欢呼。本次活动旨在通过手把手教学,让孩子们近距离感受剪纸这门非遗技艺的魅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分发材料时,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拿起彩纸和剪刀。考虑到年龄差异,志愿者们准备了难易不同的模板:低年级的小朋友从简单的对称图案入手,比如五角星、小花朵;高年级的则挑战更复杂的生肖造型。“剪的时候要沿着线条慢慢走,像小蚂蚁搬家一样一步一步来。”志愿者王同学蹲在7岁的乐乐身边,握着他的手示范如何转弯,“你看,这里轻轻转个弯,小兔子的耳朵就更圆啦。”乐乐起初总把纸剪破,急得直皱眉,在志愿者的耐心指导下,终于剪出了一只歪歪扭扭却充满童趣的小兔子,举起来兴奋地说:“我也会剪纸啦!”
为了让孩子们在动手之余了解剪纸背后的文化内涵,活动特意加入了“剪纸故事汇”环节。志愿者播放了剪纸艺术的起源动画,讲解不同图案的寓意:“大家剪的福字倒过来,就是‘福到’的意思;鱼的图案呢,象征着年年有余。”孩子们听得入了迷,有的还拿起自己的作品追问:“那我剪的这只老虎,是不是代表勇敢呀?”
此次活动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更让他们在指尖的翻飞中触摸到了非遗文化的温度。志愿者们用简单的工具搭建起传统文化传承的桥梁,让孩子们在欢笑与实践中了解剪纸、爱上传统,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在童心深处悄然发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