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博物馆讲解员喜提“数字搭子”:“人机协同”讲好常州故事
常州博物馆作为吴文化的重要载体与常州历史文明的展示窗口,承载着深厚的“龙城”文化底蕴。为深入探索数字技术激活传统文化资源、创新地方叙事的新路径,暑期常州工学院调研团队深入常州博物馆,聚焦“数字技术赋能文化传播:探索‘人机协同’讲好常州故事的新路径”专题,开展专项调研活动。通过沉浸式观馆、深度访谈讲解员以及广泛开展游客问卷调查,团队系统调研了常州博物馆运用数字技术讲好常州故事的创新实践模式。
讲解员与讲解器:智聆导览听好常州故事
队员佩戴着讲解器,跟随人工讲解员步入时空叠影的文化圣殿——常州古代历史文化陈列馆。“龙腾中吴”四个飞舞的大字映入眼帘,讲解器音乐声和人工讲解声随之响起。
讲解器在大部分场馆中均可使用,实践团队负责人把成员分为两批,一批佩戴成人讲解器,另一批佩戴儿童讲解器。走到展品前,讲解器便会自动开始解说。实践过程中,成员们不仅通过语音讲解器参观,还跟随博物馆的讲解员一同参观。人工讲解员讲解生动,与游客互动频繁,适时抛出问题并解答疑问,增强了游客参与感;讲解器则详细规范地介绍展品,补充人工讲解缺少的知识,还辅以背景音效,增强了游客的沉浸感。
“人工讲解语气更加和蔼,讲解员会根据实际情况和现场游客的反应调整讲解方式与内容,更加灵活变通。”而在采访佩戴讲解器的队员时,他们纷纷表示:“成人讲解器语气更加严肃,偏向学术化讲解,内容较有深度且往往固定;儿童讲解器语气则更加亲切、温柔,富有趣味性,时不时会抛出问题供孩子们思考,引导佩戴者进行学习,让他们听得懂、学明白。”
在参观结束后,团队成员对人工讲解员和其他佩戴讲解器的游客进行了采访。人工讲解员表示:“讲解器讲解更加规范,条理更加清晰,且自带的降噪功能让观众沉浸式聆听文物讲解。传统人工讲解员可以用更生动的语音和语态,有时还能为观众普及讲解器中没有的知识。在传统人工讲解和讲解器共同加持下,常州故事可以被讲得更好。”被采访的游客表示:“听着讲解器讲解,同时参与到人工讲解的互动中,可以让我对常州文化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
在常州博物馆内分发了105份纸质调查问卷显示,有40%的游客对语音导览这一数字技术导览服务特别感兴趣。“人机协同”模式下,讲解员的人文关怀与讲解器的科技魅力,让常州故事被传播得越来越好、越来越广、越来越远。
人工讲解与AR交互:视听结合讲好常州故事
观赏完常州古代历史文化陈列馆后,实践团成员佩戴AR眼镜,在一位仅12岁的小小讲解员带领下进入常州少儿自然陈列馆。该馆展出了本土化石——溧阳古生物化石群中华曙猿牙齿化石、金坛脊椎动物化石,以及本土稀缺物种标本,展现了江苏湿地生态系统和低山丘陵生态场景等。
AR眼镜扫描标本并接收指令后,便可触发3D动态演示和生态功能解说,逼真还原生物生长环境和生活场景。参观过程中,佩戴AR眼镜的成员在听从小小讲解员的讲解时,也注重配合使用 AR眼镜。在AR眼镜与讲解员的互相补充中,大家更深入地了解了常州的自然科学故事。
“讲解员声情并茂的讲解,让我大致了解常州部分生物的科学故事。而AR眼镜让我在参观过程中体验到了视听结合的效果,我不仅能看见真实生物化石,还能看到它们的演变过程,更能了解常州地貌的演变过程。”一位成员在参观过程中兴奋地说到。团队也采访了这位小小讲解员,他告诉我们:“我也会使用AR眼镜进行参观,从中学到了不少生物科学知识。AR交互让我的讲解工作更加轻松,观众可以了解更多生物动态性过程,也增加了讲解的趣味性,让观众更能参与到我的讲解中,从而让更多的游客了解常州科学知识和故事。”
105份纸质线下调查问卷显示,有60%的游客对“AR眼镜”特别感兴趣。“人机协同”模式减轻了讲解员的讲解任务,尽显数字技术的辅助性功能,使其成为州博物馆讲解员的讲解“好搭子”。
本土科技互动装置:数字技术助力讲解员传播常州文化
在讲解员带领下参观时,团队不仅关注了讲解器和AR眼镜的使用,还留意到其他科技互动装置也在助力讲解员讲好常州故事。
在讲解员的提醒下,团队成员注意到门口的电子互动大屏上有各种文物的3D模型,通过点触文物,可360度旋转观察文物上的细节,多角度了解常州文物及其基本信息。
常州少儿自然陈列馆中,在讲解员的指引下,游客滑动“虚拟翻书”互动屏便可了解其中收录的常州湿地植被图片和介绍,知晓常州动物志,查阅本地物种数据库。不仅如此,游客还能听到动物的模拟叫声,看到它们的进食、睡觉等行为状态。被采访的儿童游客表示:“我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常州的生物种类,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触屏设备可以放大生物三维模型,为游客近距离观察生物提供了条件,突破了实体标本的静态限制。许多游客围绕在触屏设备旁,好奇地观看生物模型,了解常州生物知识和科学知识。在讲解员的介绍下,团队成员还发现,数字技术通过游戏化方式传播常州知识,比如“动物眼中看世界”通过模拟动物视角看待物种变迁和环境变化。
讲解员带领团队参观刘国钧所捐赠红木家具成列馆后,将大家带到门口的两块互动屏前。这两块互动屏同样采用数字技术游戏化方式,一块考察观众对红木家具的了解,另一块供观众点触红木家具模型以装饰房间。讲解员告介绍道:“这种趣味方式能帮助观众了解更多关于刘国钧所捐赠的红木家具的知识,提高观众的注意力和参与感,让他们更乐意了解常州故事和常州文化,告别‘赶场式参观’。”
团队指导老师强调:“通过深度调研,我们清晰捕捉到了人机协同模式在提升文化叙事感染力与传播效能上的关键密码。常州博物馆的探索极具启发性和示范意义。”
此次专项调研,不仅是对常州博物馆运用数字技术活化历史、创新叙事模式的一次深度解码,更是探索传统文化资源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生、赋能增效的重要实践。常州工学院调研团队深入一线的观察与思考,为进一步深化校馆合作、推动数字技术赋能区域文化传播与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团队将系统梳理调研成果,形成针对性建议,助力擦亮“龙城”文化数字名片,让千年文脉在科技赋能下奏响新时代的华彩乐章。
社会实践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