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数据链动麦田,云枢智创未来

    2025-08-04    阅读:
    来源:河北工程技术学院
“农,天下之大本也。”农业,作为国家发展的根基,始终在时代的进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智慧农业如同一股强劲的春风,吹遍了祖国的广袤田野,为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带来了新的契机。
古训昭彰农为本 科技赋能启新程
为了进一步探究传统农业与现代数据的结合,推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在农村农业领域全方位全链条的普及应用,2025年7月27日-7月30日河北工程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尹钧、指导教师谭朝思、贾佳、杨思宇带领麦研先锋队走进辛集市马兰农场,在这片承载着50年育种初心的土地上,见证了一粒种子如何通过数据链的赋能,成长为守护粮食安全的“芯片”。
 
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种业是农业的“芯片“,是粮食安全的根基,辛集市马兰农场,这个拥有近50年小麦育种历史的农业明珠,如今已成为国家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和农业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 。自成立以来,马兰农场始终致力于农作物种子的生产与销售,尤其是在节水高产小麦的培育、繁殖以及推广方面,争取让每一滴水生产出更多的粮食,让每一寸土地生产更多的小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携手育英才 实践基地立新章
7月28日,河北工程技术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基地授牌仪式在辛集市马兰农场举行。参与本次仪式的有辛集市农业农村局的副局长李金位,辛集市种子站站长任倩,河北大地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武金燚,河北大地农业科学研究院院长张冲,河北大地种业有限公司质管部经理郑风燕;河北工程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尹钧,河北工程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辅导员谭朝思、杨思宇、贾佳老师,与麦研先锋队队员共同见证这一重要时刻。本次授牌仪式是连接校园与社会的关键纽带,是责任与信任的正式传递,标志着大学生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迈向新起点,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吹响了嘹亮的集结号。


  
麦浪千重藏锦绣 育种半世守初心
在参观过程中,我们了解到马兰农场在小麦育种方面的突出成就。以“马兰1号”为代表的一系列优良小麦品种,凭借其卓越的抗旱节水性能和超高的产量,在农业领域声名远扬。“马兰1号”最高亩产达863.76公斤 ,屡次打破河北省小麦高产纪录。它的根系发达,扎根深,能够充分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在干旱条件下依然能保持良好的生长态势。同时,“马兰1号”还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有效减少了病虫害对小麦生长的影响,为粮食丰收提供了有力保障。

 
水培纸培析毫芒 九八严标验真章
团队成员还进入实验室,亲自动手参与到检测种子出芽率的实验当中,队员们跟着技术员用水培和滤纸培养了400株种子,用来检测种子的出芽率,这次的亲手实验,才让我们了解到这些种子发芽率的严格性,必须要到98%以上。原来那些印在包装袋上的“发芽率≥98%”,不是随便写写的数字,是无数次这样的实验筛出来的底气。严谨是责任的外化,数据是生命的背书,农业里的“严格”,从来都是为了土地里的希望。
 
  
 
除了无人机,农场里还配备了各种智能农机具。精量播种机能够按照设定的间距和深度,精准地播种每一粒种子,确保种子分布均匀,出苗整齐;镇压锄划机则能在播种后对土壤进行镇压和锄划,为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这些智能农机具的应用,不仅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还降低了劳动强度,让农业生产变得更加轻松便捷。
 
 
云数据赋能农业,创意麦粒绘青春
农场的技术人员给我们展示了托普云农云数据平台,通过物联网设备和智能传感器实时监测稻米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的数据,实现了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数字化管理。这种基于大数据的精准农业模式,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为科研人员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资源,也为农民提供了便捷的生产服务。此外,托普云农在病虫害监测预警、智慧畜牧、数字茶园等领域也广泛应用了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例如,通过图像识别和大数据分析,实现了对病虫害的智能监测与预警;通过构建县域农业大数据平台,实现了农业资源的可视化管理和决策支持。这些实践案例充分展示了大数据技术在农业现代化中的巨大潜力,也为我们的专业学习提供了宝贵的现实参考。



在实践活动的尾声,体验了富有创意的“麦粒创意拼贴”活动。队员们亲手从麦穗上取下颗粒,感受其饱满的质地与自然的色泽。并且活动中特意选用了不同品种的麦粒,它们在形态和色泽上呈现出显著差异,这天然形成的“调色盘”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创作素材和表现力。通过精心排列与粘贴,平凡的麦粒在我们的指尖下逐渐化作生动的图案。这不仅锻炼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和艺术审美,更让我们在专注与耐心之中,深刻体会到“粒粒皆辛苦”的内涵,感受到每一颗粮食背后凝结的劳动价值,并认识到即使是寻常的农作物,也能通过创意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与美感,每粒麦子都藏着育种人的指纹,正如全国人大代表郭进考在实践基地留言簿上所写:“青年一代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中国饭碗装满优质中国粮。”
 
 
沃野植梦承薪火 青春奋楫向振兴
此次马兰农场之行,让我们对智慧农业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科技的力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传统农业的面貌,让农业生产变得更加高效、精准、绿色。麦研先锋队的队员们不仅增长了见识、提升了专业技能,更在心中种下了一颗关注农业发展、投身乡村振兴的种子。从实验室的基因测序仪到田间的传感器,马兰农场的蜕变印证着一个真理:粮食安全的密码,既在育种家的初心坚守里,也在青年一代用科技赋能农业的行动中。在这片土地上,50年的育种初心与青春力量交织,孕育着更多“让每粒种子都发光”的希望。当数据链与麦浪共舞,这场“麦田里的科技革命”,正书写着新时代“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的生动答卷。未来,我们将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为推动我国智慧农业的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伟大目标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相信在科技的助力下,我国的农业必将迎来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 数据链动麦田,云枢智创未来
  • “农,天下之大本也。”农业,作为国家发展的根基,始终在时代的进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智慧农业如同一股
  • 08-04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