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食”光正好,践行有道 | 青农大学子探厂青岛食企,解码安全密码

    2025-08-05    阅读:
    来源:青岛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为积极响应国家卫健委“体重管理年”行动及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工作要求,推动食品专业知识转化,强化大学生社会责任感,青岛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食”光正好,践行有道志愿服务团在完成第一阶段“食·研”饮食现状调研后,于8月2号开启第二阶段“食·探”企业生产调研。服务团深入青岛啤酒二厂、中粮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青岛分部,聚焦食品企业生产环节的安全与营养管理体系。
  
  深入青啤二厂:剖析啤酒生产安全链条
  
  在青岛啤酒二厂,志愿服务团成员在企业技术人员的引导下,对啤酒生产全流程展开调研。从麦芽、啤酒花等原辅料的采购验收环节入手,详细了解企业建立的“原料溯源+多层检验”机制——通过索票索证、第三方检测等方式,确保原辅料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在糖化、发酵车间,观察工艺参数控制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学习企业如何通过标准化操作规范,保障啤酒风味与理化指标稳定;在罐装车间,重点调研无菌灌装技术、设备清洁消毒流程及成品出厂前的质量抽检体系
  
  交流环节,团队围绕“啤酒生产中食品添加剂使用规范”“大规模生产下质量均一性保障”等专业问题与企业技术团队研讨。企业负责人介绍,青岛啤酒严格遵循《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通过优化酿造工艺减少非必要添加剂使用,同时构建全流程质量追溯系统,实现从原料到成品的“双向溯源”。
(图为志愿服务团在调研青啤二厂过程中照片)
 
  (图为志愿服务团在青啤二厂门口的合影)
 
  探营中粮可口可乐青岛分部:解码饮料生产安全逻辑
  
  踏入中粮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青岛分部,志愿服务团重点聚焦饮料生产链条的食品安全管理。
  
  在原料仓储区,调研企业对白砂糖、浓缩果汁等原辅料的验收标准,了解企业如何通过“供应商审核+批次抽检”模式,防控原料污染、掺假等风险;在生产车间,观察自动化生产线的卫生管控措施,包括管道CIP清洗系统、灌装环境无菌化控制等;在质量控制实验室,学习企业运用高效液相色谱、原子吸收光谱等仪器,对产品糖分、酸度、添加剂含量及微生物指标的精准检测流程。
  
  针对“饮料产品营养优化与食品安全协同”“消费端食安风险反馈机制”等议题,团队与企业展开交流。企业质量负责人表示,中粮可口可乐在产品创新中,一方面依据《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优化配方,推出低糖、零糖系列产品,另一方面建立消费者食安反馈通道,通过数据分析、市场调研,持续完善生产管控体系,确保产品安全与消费需求适配。成员们还参与企业食安培训小课堂,系统学习饮料行业HACCP体系应用要点。
(图为志愿服务团在调研中粮可口可乐青岛分部过程中照片)
 
  (图为志愿服务团在中粮可口可乐青岛分部门口的合影)
  
  产教融合:筑牢专业认知,赋能食安科普
  
  此次“食·探”企业生产调研,是青岛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推动“产教融合+食安科普”的重要实践。通过深入食品生产一线,志愿服务团成员直观理解食品企业从原料采购、生产加工到成品出厂的全链条安全管控逻辑,夯实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同时,收集企业在食安管理、营养优化中的实践案例,为后续面向社区、学校的科普活动储备专业素材。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