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AI助教进课堂,科技赋能润童心

    2025-08-05    阅读:
    来源:华南师范大学星耀渔韵实践团
  7月13日至7月20日,华南师范大学星耀渔韵实践团走进肇庆市封开县渔涝镇中心小学,以当地特色麒麟李产业为核心,开设科学实验课与AI理论课,让科学教育融入乡村、让AI技术赋能教育,为孩子们展开了一幅科技赋能家乡产业的生动画卷,让“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巧做实验悟原理,科技护李藏玄机
  
  “为什么回形针能像小船一样漂浮在水面?”在农业科技魔法实验课上,透明水杯里的回形针成了破译农业科技的金钥匙——孩子们通过亲手操作回形针漂浮实验,直观理解了水分子具有表面张力的科学原理。借此,实践团成员董文辉巧妙引导孩子们:这层水分子组成的“弹性薄膜”,恰如果园中高科技防虫网的原型:既能阻挡害虫,又能让阳光和空气畅通无阻。
  图为实践团成员董文辉向孩子们介绍防虫网
  
  在“牛奶变装秀”实验中,盘中的牛奶滴入色素后静置不动,蘸了洗洁精的棉签一接触,彩色便如“炸开的烟花”般扩散。“洗洁精就像农药里的有效成分,能破坏害虫的生理结构,”董文辉顺势讲解生物农药的原理,“由此有效杀灭害虫,保护麒麟李的健康茁壮成长”。
  图为实践团成员董文辉指导孩子们完成牛奶变装秀实验
  
  从回形针漂浮理解防虫网的科学原理,到色素在牛奶中扩散类比生物农药的作用机制,孩子们在动手操作中,把果农们的“老经验”变成了课本外的“科学理”。复杂的农业科技也由此变得生动可感。
  图为孩子们完成实验后与实践团成员合影
  
  【智用助教探新知,AI兴农绘蓝图
  
  “大家好,我是渔小耀,今天我将和大家一起穿梭到不同时期的麒麟山果园!”在另一课堂上,实践团成员刘尹渝引入虚拟助教渔小耀,带领孩子们化身果农、穿梭时空,亲历麒麟李在不同时期的困境:种植期病虫害侵袭、成熟季人工遴选低效、销售期渠道局限。在整个课堂中,渔小耀能即时回应孩子们的发现和疑问,并进行实时的互动答疑。这种嵌入情境的即时交互打破了传统课堂中等待老师解答的局限,让孩子们的求知欲得到了及时的满足。
  图为孩子们与AI虚拟助教渔小耀互动
  
  在识别病虫害环节,刘尹渝巧妙利用交互AI智能体,让孩子们化身“害虫小侦探”,观察叶片与果实图片猜测病虫害,再利用AI智能体的识别功能验证答案,直观感受人工智能在农业诊断中的便利性与精准性。此外,通过渔小耀的介绍,孩子们还了解到了遥感技术、5G一体化智能监测系统在识别与防治病虫害的应用,云端果园自媒体宣传、直播带货在销售麒麟李中的重要作用。
  图为实践团成员刘尹渝引导孩子们使用交互AI智能体
  
  课程的尾声,孩子们拿起画笔,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描绘心中未来的智慧果园。无人机在果树间巡航监测病虫害、土壤里的传感器自动调节灌溉、智能机器人精准分拣出又大又甜的麒麟李、直播间里AI主播正向全国观众热情推介……一幅幅充满想象力的画作,凝结着孩子们对科技改变家乡农业的期待。
  
  此次课程是华南师范大学星耀渔韵实践团暑期社会实践的重要内容。实践团成员们依托肇庆封开“一鸡一猪三棵树”的农业特色,将“一棵树”——麒麟李产业作为科技教育的“活教材”,突破了传统的科普模式,通过AI虚拟助教深度融入教学情境、趣味实验揭示科学原理、前沿技术应用激发未来创想,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堂耳目一新的“科学技术+农业”启蒙课,让孩子们明白:科技不是实验室里的高冷名词,而是能让果子更甜的实用工具,是能让家乡富起来、让人民生活好起来的金钥匙。当实验课的小操作遇见AI课的大视野,一颗颗“科技兴农”的种子,已悄然种进粤西乡村的沃土,等待着在未来结出振兴的硕果。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 AI助教进课堂,科技赋能润童心
  • 7月13日至7月20日,华南师范大学星耀渔韵实践团走进肇庆市封开县渔涝镇中心小学,以当地特色麒麟李产业为核心,开设科学实验课与AI理论
  • 08-05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