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芽行动浸润童心,思政课堂行走乡间——安徽师范大学学子以幼儿生态教育助力乡村振兴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将青春力量融入乡村发展大局,安徽师范大学学子积极响应号召,于2025年7月21日至25日深入宣城市广德市桐汭街道大木桥社区,开展了一场以生态文明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之旅。团队聚焦乡村幼儿启蒙教育,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生态课程与实践活动,在稚嫩心田播撒绿色种子,同时将思政教育融入乡土实践,探索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创新路径,为当地可持续发展注入绿色新生力量。
绿芽播种希望:百村千人万家播撒乡村振兴种子
7月21日,实践团队成员深入广德市景贤社区、大木桥社区、万桂山社区等地针对“助力乡村振兴”问题进行了调研。通过此次实地调研,实践团队成员收集到了许多当地居民关于乡村振兴的珍贵资料和宝贵意见,为实践团队后续关于乡村振兴的调查与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对当地居民进行问卷调查 张安琪摄
筑基绿色未来:生态文明课程唤醒幼儿环保初心
7月22日,实践团队成员一行来到广德市桐汭街道大木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在这里为孩子们开展了一系列生态环保课程。团队队员从如今的环境污染问题引入,引导小朋友们对水污染的思考,并指导孩子们制作简易的污水净化器;教授孩子们有关垃圾分类的知识,并与孩子们开启了“垃圾变变变”等垃圾分类小游戏。
这堂关于“净化污水与变废为宝”的魔法课,正把环保的种子种进每个童真的梦里。课程设计紧扣“知、行、创”三重目标:通过“环保小侦探”游戏辨识乡土垃圾类别,利用饮料瓶组装“污水净化器”理解水资源珍贵,最后用废弃纸箱创作“理想生态村”模型。这些实验不是简单的游戏,而是在孩子心中埋下系统思维种子——他们终将明白,青山绿水的守护就藏在每一次分类、每一次节水中。
图为小朋友正在进行垃圾分类小游戏 杨静茹摄
图为孩子们正在观察污水净化器 王晨摄
厚植红心乡情:行走思政课堂滋养童稚家国情怀
7月23日,团队成员在大木桥党群服务中心组织了一场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活动以“认识国旗与党徽,争做爱国小卫士”为主题,通过知识讲解、互动问答和手工制作等形式,让小朋友们深入了解国家标志的意义,并亲手制作国旗,厚植爱国主义精神。
这场有关爱国启蒙的“行走的思政课堂”,不仅滋养了孩子们稚嫩的爱国情怀,更在他们的心中悄然生长信仰的种子。
图为孩子们正在展示自己制作的五星红旗 王保乐摄
传承非遗文化:浮雕版画印记解锁魅力美育课堂
7月24日午后的社区课堂,广德市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带着满满的“干货”走进来,为小朋友们开启浮雕版画的奇妙世界。从讲解浮雕版画的历史渊源,到示范雕刻的基本技法,孩子们听得入神,看得专注。
小朋友们拿起铅笔,屏气凝神地描摹。实践团队成员们或俯身指导握笔姿势,或轻声讲解纹样寓意,在小朋友们与历史之间搭建起沟通的桥梁。这一刻,教室的沙沙落笔声与三千年前的凿刻声遥相呼应,童真与传统在此间悄然共鸣。
图为孩子们正在展示制作的浮雕版画 王晨摄
推普同音振兴:童言双语桥梁贯通乡村发展脉络
7月25日,实践团队成员在大木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孩子们进行了推广普通话宣传活动。通过普通话知识讲解、绕口令游戏、普通话口语练习等方式对孩子们进行了普通话的宣传,孩子们积极参与。当带着泥土气息的乡音与标准普通话在童声中交融,一代人的语言自信正转化为乡村走向更广阔天地的通行证。
图为团队成员在大木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合影留念 王晨摄
安徽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绿芽行动”实践团队以青春脚步丈量乡土,以教育智慧激活童心,生动诠释了生态文明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深刻内涵。期待更多青年以此为榜样,奔赴山河深处,用智慧与情怀点亮乡土未来,让青春之花在守护绿水青山、建设美丽中国的征程上灼灼盛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