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剖析青年创新创业面临的现实困境,探索青年夜校在赋能青年创新创业中的独特优势,中国计量大学“浙里夜校・青创引擎”暑期社会实践团正式启动调研。
团队成员与张先生合影 李佩霖通讯员摄
7月10日,团队首站走进杭州智瀑科技有限公司,与本校2010级校友、公司创始人张先生展开深度对话,正式拉开了本次调研的序幕。这场跨越15年创业历程的经验分享,不仅揭开了青年创新创业的“实战密码”,更以“为价值而生”的企业精神为青年学子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调研成员倾听张先生经验分享 李佩霖通讯员摄
在访谈中,张先生以自身经历为例,剖析了青年创业的生存法则:首次创业因盲目开发产品,没有形成一条稳固的资金周转链而失败,二次创业则通过“接项目造血”实现逆袭。他幽默地提出“企业要先活着”的务实理念,强调创业初期需聚焦现金流,用外包项目积累资本,再逐步孵化核心产品。
张先生分享经验 李佩霖通讯员摄
面对AI对创业环境的冲击,张先生认为要拥抱变革,做深场景,他强调:“小公司要像在10厘米的地方挖10公里深,聚焦细分领域开发垂直小模型,避免与通用大模型正面竞争,才是明智之举。”团队记录下这一“小而美”的生存智慧,为青年创业者应对技术变革提供了参考。
团队成员访谈实录 李佩霖通讯员摄
在参观办公室时,智瀑科技墙上的标语“为价值而生”引发团队深思。张先生指出,创业成功80%取决于价值观,秉承“商业向善”的理念才能走远。他分享公司“以员工为本、以客户为中心”的文化体系,以及“项目奖金+绩效分红”的激励机制,诠释如何用物质与精神双驱动凝聚团队。
智瀑科技墙标语 李佩霖通讯员摄
张先生还强调,敏捷的战略思维也是创业者的“必修课”。他坦言,自己直到2022年才系统学习企业战略,此前“走了不少弯路”。因此,他建议青年夜校引入实战型战略课程,讲授内容可包括创业模拟、企业文化、公司管理、产业模式等,为青年创业者提供清晰路径。他呼吁青年创业者“见天地、见自己、见众生”——从宏观趋势中找准定位,追求在细分市场做到“第一或唯一”。
“张学长用‘你若盛开,清风自来’来回答人员流失问题,让我明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自身强大。”来自智能感知工程专业的刁同学感慨。来自工商管理专业的赵同学则对夜校“战略思维”相关课程的设计产生了新的灵感:“企业家+高校教师的‘双师模式’,可能更贴近创业者需求。”
本次走访不仅是创业经验的传递,更是一场关于“价值创造”的思维碰撞。实践团队将梳理“创业生存指南”“AI赋能路径”等干货,借青年夜校辐射更多学子。正如张先生所言:“每个时代都有主角,认知自己、拥抱变化的人永远有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