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运河水,流淌千年商脉。作为京杭大运河的南起点,杭州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运河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生机的实践地。江南大学商学院“运河织金”实践团此行的核心,便是探寻这条古老水道如何持续为现代产业注入活力。
文旅活化:运河边的“非标”商业试验
抵达杭州的首日(7月21日),实践团成员便来到杭州运河集团文旅公司进行实地调研与座谈。集团负责人鲁琮琦带领同学们沿运河实地考察,并详细介绍了杭州段运河保护与开发的核心理念。鲁琮琦强调,“历史文化—街区建设—遗址改造”的链条是关键,目标是将运河承载的文化基因深度融入现代商业与生活空间。
大兜路、小河直街等历史文化街区成为生动的案例。鲁琮琦向实践团成员解释道:“我们招商不局限于传统连锁品牌,更注重寻找那些对运河文化有深度认同、愿意打造个性化工作室的主理人。”这种被称为“非标商业”的模式,在空间形态、场景营造、业态组合和运营方式上大胆创新,旨在为市民游客提供独特的多维体验,不断拓展运河沿岸的消费与文化空间。成员们站在古老的拱宸桥上远眺,现代街区与历史河道交相辉映,直观感受到这种活化思路带来的生机。

图为实践团成员运河边合影
创新基因:运河精神赋能企业成长 运河孕育的开放与创新精神,深深影响着沿岸企业的发展。7月22日上午,实践团走进杭州本土成长起来的乳业企业——认养一头牛控股集团。江南大学商学院校友、企业供应链负责人戴志倩分享了企业的创新故事。她坦言,初创期面临市场同质化困境时,正是运河“汇聚资源、打破边界”的开放思维提供了启发。“运河让物资南北流动,我们则尝试让消费者与牧场‘无缝连接’。”戴志倩介绍道。由此诞生的“认养”模式,通过线上平台让消费者可视化参与奶牛养殖、选奶、配送全过程,并积极与运河沿线科研机构合作提升品质。这种突破传统的模式,成为企业打开市场的关键。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认养一头牛控股集团
当日下午,实践团探访了全球人形机器人领域的佼佼者宇树科技。公司创始人在座谈中直言,杭州运河畔“敢为人先、勇于尝试”的氛围是企业成长的重要土壤。“当年运河突破地域限制连接南北,这种勇气激励着我们在机器人研发中不断挑战未知。”创始人表示。宇树科技不仅保持开放心态,积极与国内外科研力量合作,更尝试将运河“流动”、“连接”的文化元素融入产品设计,例如在机器人交互系统中加入运河历史讲解功能,让科技产品成为文化传播的新载体。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宇树科技座谈现场
溯源传承:博物馆里的创新密码
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运河精神的历史脉络,实践团的最后一站(7月22日下午)是京杭大运河博物馆。在“工商文明”展区,从古代依靠水运进行跨区域贸易的商号票据,到近代运河畔工厂的机器设备,再到现代运河文化衍生的文创产品,一件件展品清晰地勾勒出运河开放创新意识绵延不绝的传承线。
“运河是一条纽带,连接地理空间,更连接着过去与现在的创新精神。”博物馆讲解员的阐释引发了实践团成员的共鸣。成员们认识到,无论是认养一头牛的模式革新,还是宇树科技的技术突破,其内核都是运河千年积淀的开放与创新基因在当代企业的生动实践。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京杭大运河博物馆参观
此次杭州段的调研让“运河织金”实践团成员对运河文化与现代产业创新的共生逻辑有了更鲜活、更深刻的认识。从沿岸文旅的创意开发,到企业核心模式的突破;从历史遗产的活化利用,到前沿科技产品的文化赋能,杭州的实践处处印证着运河精神的强大生命力。团队成员表示,接下来将把杭州的调研发现,与即将前往的扬州、无锡两地的运河文化特质及企业发展实践进行对比分析,深入梳理运河文化赋能企业创新的不同形态与路径,努力提炼具有借鉴价值的经验,让此次社会实践的思考与价值持续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