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三坪农场飘“乡音”:中海大 “语振金声” 实践队用普通话架起文化连心桥

    2025-08-07    阅读:
    来源:中国海洋大学“语振金声”推普助兴实践队通讯员魏雅萱
  8月5日,中国海洋大学“语振金声”推普助兴实践队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三坪农场,为当地同学带来了一场集语言学习、文化浸润与趣味实践于一体的趣味课堂。本次活动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在推广普通话的同时,搭建起文化交流的桥梁,让同学们在欢乐中感受语言魅力与文化内涵。
  实践队队员大多来自文科专业,通过发挥专业特长,将教学大纲的课本知识与普通话教学结合。通过学习课文《七月的天山》,带领同学们开启“文字中的新疆之旅”。课堂上,队员们通过生动的朗读示范、细腻的段落解析,引导同学们感受文中描绘的天山美景。在互动环节中,几位同学踊跃分享学习感想。来自五年级的马启恒同学说:“在学校学习这篇课文以后,爸爸妈妈就带我一起去了天池。今天和大家一起朗读课文,我更理解了文字可以把风景写得这么美。”真挚的分享让课堂充满温情,也让队员们感受到推广普通话对于文化表达的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普通话与民族特色的理解,实践队火速开展“民族诗歌朗诵会”,引导学生运用发声技巧与情感解读提升朗诵能力。
  除小学课文,实践队队员大胆挑战讲授初中课纲课文《说和做——记闻一多言行片段》,为学生们教授长难句分析与演讲技巧。此外,通过闻一多先生的治学精神,引申讲述其学生臧克家与中国海洋大学的深厚渊源,以及海大在百年发展历程中形成的文化底蕴。帮助学生了解海大文化,学习长篇课文与简单演讲。
  课间时光变身“美育小课堂”,实践队精心设计了声音艺术与手工制作相结合的活动。实践队员指导同学们分组制作“土电话”。当孩子们用棉线连接的纸杯成功传递声音时,教室里响起阵阵欢笑声。三年级学生马子涵举着自己制作的土电话兴奋地说:“原来不用手机也能远距离说话,普通话和科学真有趣!”这种寓教于乐的形式,让同学们在实践中体会语言传播的奇妙。
  手语教学是当日活动的亮点。队员们为同学们讲解了国家通用手语和国家通用盲文是服务特殊人群语言文字需求的语言文字规范,具有和普通话一样的推广意义。通过介绍手语的历史沿革,从基础词汇教起,以“词汇接龙”“句子接力”等游戏帮助同学们快速掌握表达技巧,接龙过程中遇到的传达错误也让大家理解了特殊人群交流的不易。为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实践队成员展开《感恩的心》手语歌分组教学,同学们专注模仿每一个手势,利用30分钟实现班级学习率100%,共同完成表演。
  活动最后,实践队带领同学们开展软泥创意制作,大家用彩色软泥捏出心中的家乡美景与未来梦想。从语言学习到文化熏陶,从艺术体验到动手实践,丰富的活动内容让三坪农场的同学们收获了知识与快乐。
  中国海洋大学“语振金声”实践队表示,此次新疆兵团之行旨在通过推普工作促进文化交流与乡村振兴,未来实践队将继续探索更多元的教学形式、助兴模式,为推动教育均衡发展与地区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