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银龄童梦·智暖同行”矿大学子返乡绘就老幼双向帮扶新图景

    2025-08-07    阅读:
    来源:中国矿业大学

  为响应破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数字融入难题,同时填补儿童成长陪伴缺口的政策号召,7月15日起,中国矿业大学数学学院“银龄童梦・智暖同行”老幼双向帮扶实践团的19名学子,怀揣热忱奔赴山东寿光,浙江杭州,陕西西安等各自熟悉的家乡沃土,以老幼双向帮扶激活老幼互助新生态为目标,以“青蓝接力”、“双向守护”为核心,开展代际帮扶实践活动。

  在老龄化加速、社会高速运转的当下,人民美好生活正面临双重困境:一边是独居长者面临生活照料缺位、数字技术使用困境;一边是双职工家庭儿童课后多与数码产品相伴,健康意识薄弱。实践团精准切入这一现实需求,通过“1人·1家乡·同主题”“老幼双向帮扶”“智暖同行”三大创新维度,探索社区老幼互助新路径,为破解社区民生难题提供新范式,为基层社区治理贡献代际共融方案。

1人·1家乡·同主题

  为实现19个家乡的民俗、文化、技能资源互补,实践团推出“1人·1家乡·同主题”模式。每位成员立足家乡特色,从本地文化、传统技艺到社区需求中汲取灵感,设计独具个性化的公益项目,通过定期分享与反思实现个体经验向集体智慧转化,以“一地一策”精准帮扶,让老幼在传统技艺体验中互动相融。

  在山东省淄博市,实践团成员重点学习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周村烧饼的制作工艺,并将亲手制作的成果送给社区老人,切实感受传统手艺的魅力与温情传递的意义。

  在广东省潮州市,实践团成员结合当地民俗开展“花灯溢彩”活动,指导小朋友制作潮州花灯,传递了潮州花灯这一非遗技艺,更让小朋友们对家乡文化的热爱在心中扎根。

  图为实践团于广东省潮州市参加“花灯溢彩”活动 盛鸣翰摄
 

老幼“双向”帮扶

  实践团成员在各自家乡,以自身为桥梁,搭建起“青”“蓝”互相帮助平台,让“银龄智慧”与“童梦活力”双向流动,在“青蓝接力站”里,我们见证了代际互动的美好。

  四川威远的刘奶奶手把手教孩童绘画,“看到孩子们眼里的光,就像看到艺术的火种在传递。”她笑着说;山东泰安的孙奶奶则用“过去村里的趣事”“老一辈的奋斗故事”为小朋友编织岁月童话。而孩子们则用活泼的朝气和娴熟的数字化技能,耐心教老人用微信视频连线亲人、查看天气预报等,帮助银发群体融入智能时代,“玩转”智能生活。

  在江苏盐城的社区里,退休老人与双职工家庭孩子围坐一桌,老人握着孩子的手教写毛笔字,孩子则叽叽喳喳分享学校趣事,墨香与笑声交织成温暖画面。

  图为实践团于江苏省盐城市组织退休老人陪伴双职工家庭孩子读书练字 姚昕孜摄

  “双向守护战”行动中,“科技+健康”的双重守护掷地有声:在浙江杭州萧山区第二人民医院,志愿者陪同老人操作自动挂号机,演示线上缴费流程,化解就医“数字障碍”,一位老人感慨道“以前挂号要排老长队,现在跟着年轻人学,手机点一点就好,真方便!”;同时志愿者也在社区里向孩子们科普膳食搭配、视力保护知识,用趣味互动守护成长。

  图为实践团于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第二人民医院帮助老人使用自动挂号机 施佑霖摄

“智”“暖”同行

  “智”“暖”双规并行,是实践团的核心创新点之一,“智”既体现长者倾囊相授的人生经验和技能,更包含儿童教会老人使用智能设备、掌握数字技能的科技力量,让银发群体跨越数字鸿沟,享受科技便利;“暖”既蕴藏在代际陪伴中的情感温度,也指代志愿者为老幼同步提供的健康关怀服务,从儿童健康科普到老人日常健康监测,以细致入微的呵护,为两代人筑牢健康防线。

  图为实践团于吉林省长春市裕民社区参加“青春在行动温暖夕阳红”主题公益活动 李翔宇摄

  这场跨越年龄的互助行动,既是老幼群体收获成长的温暖实践,更是“七彩思政大课堂”扎根基层的生动注脚。矿大学子以青春志愿力量书写代际共融篇章,用行动诠释公益初心与青年担当,让传统美德与时代新风在实践中绽放。未来,实践团将深化模式融入思政课堂延伸实践,让“银龄童梦・智暖同行”的火种照亮更多社区,让思政育人成果在基层落地生根。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