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中小学手机管理与心理干预调研活动

    2025-08-08    阅读:
    来源:王硕
关注农村学生手机使用管理及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中小学手机管理与心理干预调研活动正式启动
为响应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教基厅函〔2021〕3号)精神,切实关注农村地区中小学生的手机使用管理以及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近日,一项旨在调查和干预农村学生手机成瘾及其心理健康状况的调研活动在淮北市周边的多所乡村中小学正式启动。该项目由心理健康领域的专家潘俊星教授指导,团队成员包括心理教师、专职辅导员等多方力量,致力于通过实地调研、行为观察与心理干预,为农村学生的身心健康提供科学支持。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手机已经成为现代生活的必需品。然而,过度使用手机,尤其是短视频等娱乐应用的沉迷,给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尤其在农村地区,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较为薄弱,部分家庭对于孩子的教育关注度较低,导致学生沉迷手机的现象更加严重。根据《第5次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调查报告》显示,92.7%的农村未成年人依赖手机,而留守儿童的网络成瘾率显著更高,这一问题亟需社会各界关注。
针对这一现状,调研团队在教育部政策文件的指引下,开展了此次专项调研工作,旨在通过数据收集、行为观察、访谈与心理干预等多种方式,深入了解农村中小学生的手机使用习惯以及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后续的政策制定和学校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图1调研队队员在与学生们互动
 
此次调研活动由心理学领域的专家潘俊星教授全程指导。潘教授在手机成瘾、短视频成瘾及青少年心理健康领域拥有丰富的研究经验,先后发表了多篇关于手机成瘾的论文,并主持了相关的科研项目。潘教授及其团队将为此次调研提供数据支持与学术指导。
项目团队成员来自不同学科背景,包括心理学教师、专职辅导员等,拥有不同的技能和经验。团队成员将根据自身的专长进行合理分工,确保项目顺利推进。此外,团队还邀请了潘教授亲自为项目组成员开展专题培训,内容涵盖中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手机成瘾的研究前沿、社会调研方法(如问卷设计、访谈技巧、数据采集等)、科普宣讲技巧及心理沟通策略等,为调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调研工具方面,团队设计了针对中小学生手机使用现状以及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家庭关系、生活状态的调查问卷与访谈提纲,为后续的调研工作提供了科学且精准的工具。此外,调研团队还与淮北市周边多所乡村中小学达成了合作意向,调研的覆盖范围将涵盖学生、家长、教师、校领导等多个群体,确保数据的全面性与代表性。
此次调研活动的内容主要包括量化调研、质性调研和行为观察三大部分。通过问卷、访谈、家访等多种方式,团队将全面调查学生手机使用的行为模式,并结合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家庭互动情况等进行深度分析。

图2调研队队员在进行调研
 
团队将发放问卷,收集中小学生的手机使用行为数据,并分析留守儿童在网络使用方面的心理健康问题。问卷将涵盖多个维度,包括手机使用时长、使用习惯、沉迷程度、情绪波动等内容,以量化的方式为后续的分析提供基础数据。
团队将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如普通生、留守儿童)进行分层访谈,进一步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与行为表现。同时,还将对家长和教师进行访谈,探讨家庭和学校对于学生手机管理的影响。对于留守儿童,团队还将开展家访,深入了解他们的家庭环境、家庭关系以及生活状态,确保调研结果的全面性与深入性。
团队成员将在实地调研过程中,观察学生的日常行为、社交互动,尤其是网络沉迷的相关表现(如注意力涣散、社交退缩等)。此外,团队还将观察留守儿童在集体活动中的参与度与情绪状态,了解他们的行为表现,并与其心理健康状况建立联系。

图3调研队队员在关心学生
 
除了调研工作,团队还将通过“健康用网,远离沉迷”主题讲座与互动活动,普及手机成瘾的危害、识别方法与预防策略。活动形式包括情景剧、小组讨论、短视频案例等,旨在增强学生的健康用网意识与自律意愿。
此次调研活动的开展不仅有助于提高农村学生的手机使用管理水平,还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提供了有力支持,旨在推动农村地区教育工作的持续改进与社会责任的落实。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