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山东大学铸界明法调研团赴山东恒日律师事务所开展正当防卫调研

    2025-08-08    阅读:
    来源:山东大学铸界明法调研团
  
  2025年7月31日,山东大学铸界明法调研团成员赴山东恒日律师事务所开展实地调研活动。本次调研旨在围绕正当防卫案件的实务处理、司法认定问题及制度完善,与资深律师进行深入访谈,以探索司法实践中的难点和改进方向。
  在调研过程中,调研团成员与山东恒日律师事务所专职律师兼党支部书记进行了一对一访谈。访谈全程录音并同步记录要点,核心内容聚焦于正当防卫案件的常见争议焦点、辩护策略及实务问题。受访律师业务范围涵盖刑事诉讼及建筑工程领域民事诉讼,拥有正当防卫案件代理经验,通过案例分享揭示了实务中的复杂性。
  访谈中,律师详细介绍了常见争议焦点,如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界限。以济南某中学生案件为例:该学生长期遭受校园欺凌,在一次被围堵时反抗致对方受伤。律师作为辩护人主张构成正当防卫,但司法机关因“带刀到现场”这一事实,倾向于认定为防卫过当,强调“必要限度”的把握。辩护策略则围绕核查侵害行为是否正在发生、防卫手段与侵害程度是否相当展开,例如在上述案件中论证防卫的紧迫性和合理性。
  针对司法实践中的突出问题,律师指出自“昆山龙哥案”后,司法机关认定标准虽更谨慎但偏严,许多边缘案件仍倾向于认定为防卫过当。舆论压力和不实信息传播是常见阻碍,如某聚众冲突案件,剪辑视频引发负面评论干扰司法判断,导致量刑偏严。
  在制度完善建议方面,律师提出优化法律条文与司法解释,如最高法多发布类似“昆山龙哥案”的典型案例,以具体案例明确“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界限。同时,建议建设证据指引与量刑指南,细化不同场景(如校园欺凌、街头冲突)的防卫案件标准,避免同案不同判。
  本次调研让团队成员深刻体会到正当防卫案件的实务复杂性:案例细节如“带刀到现场”或“长期被欺凌”微小情节,可能成为认定关键,凸显“个案分析”的重要性。司法机关标准受社会事件和舆论影响明显,如何平衡“防卫人权益”与“社会秩序维护”仍是难题。律师提出的“典型案例指引”建议具有实操性,相比修改法律条文,案例更能统一裁判尺度。律师群体在推动制度发展中可发挥多重作用,如通过高质量辩护积累案例、借助律协平台反馈实务难点、普法宣传减少舆论干扰。
  本次实地调研为铸界明法调研团提供了宝贵意见,后续计划包括整理访谈录音形成案例摘要、查阅最高法典型案例分析影响,并联系其他律所补充“家庭暴力中的正当防卫认定”访谈,丰富调研维度。调研成果将为正当防卫制度的完善提供实务参考,促进法律适用与社会认知的良性互动。

  图文/铸界明法调研团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