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井冈情·中国梦”|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井冈红纪研学社”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项行动(二)

    2025-08-09    阅读:
    来源:李欣鸿、钟飞扬

  为激励广大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锻炼实践能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由团中央青年发展指挥部指导、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管理中心主办的2025年“井冈情·中国梦”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项行动,组织青年学子以“理论武装+党史学习教育+红色研修+实地调查+课题研究”的形式走进井冈山,循迹革命历史,感悟精神伟力。

  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井冈红纪研学社”社会实践团队在学院团委书记带领下,由自治区、校、院青马学员代表及硕士研究生、本科生代表组成的16名师生团队前往江西井冈山市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开展以“井冈情·中国梦”为主题的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项行动。为此,特推出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项行动“井冈红纪研学社”分享栏目,展示团队调研经验和成果,共同领略炽热的“井冈情”与深沉的“中国梦”。

  8月6日,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井冈红纪研学社”实践团队沿革命先辈足迹开启“红军的一天”沉浸式研学之旅。从八角楼灯光到坝上急行军,从红军餐烟火到黄洋界雄关,学子们以脚步丈量信仰,用身心体悟峥嵘,让井冈山精神在实践淬炼中焕发新时代光芒。

        八角楼溯源▪革命灯火映初心

  清晨,在团中央井冈山基地沈柏羽老师带领下,实践团队前往八角楼革命旧址,参观谢氏慎公祠、八角楼和士兵委员会等遗迹。八角楼以独特八角天窗闻名,这里曾是毛主席的居所,昏暗油灯,毛主席创作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两篇著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展现“坚定信念、实事求是”的井冈山精神内核,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篇。

        坝上急行军▪体验军民鱼水情

  带着从八角楼汲取的精神力量,实践团前往茅坪镇马源村,体验红军急行军的艰苦。途中,成员们参与急行军、找情报、寻草药、做红军餐等特色活动,真切体会红军当年的艰辛与军民鱼水情,领悟党始终如一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重走急行军路上,尽管衣衫湿透,成员们脚步依然坚定,深刻认识到革命成功离不开先烈的顽强信念。

  抵达村庄后,团队在老乡的指导下学做红军家常菜,体验亲手劳作,丰衣足食的红军传统。饭菜上桌,“饭前一支歌”如约而至,成员们齐唱红歌《团结就是力量》,歌声激昂,既蕴含军民一心的红色密码,也道出对老乡热情接待的诚挚谢意。

        黄洋界怀古▪雄关伟绩励青春

  下午,实践团登上地势险要的黄洋界哨口。在黄洋界保卫战旧址,讲解员还原了1928年红军以少胜多,击退四倍于己敌军的壮烈场景。成员们伫立在工事旁,聆听军民并肩作战的英勇事迹,感受历史的厚重。

  哨口上,雨水冲刷着山石,战场遗迹在雾中若隐若现。老师站在战壕边,以地形为活教材,细致解析战役中“五道防线”的战术智慧,让成员们直观感受到红军“因地制宜、以智取胜”的军事谋略。雄关之上的红色记忆,正以最鲜活的方式激励着青春力量传承使命。

        歌声忆红史▪唱响革命奋进曲

  傍晚,各高校实践队齐聚综合楼一号报告厅参加“歌声中的红色记忆”主题课程。课程以红色歌曲为脉络讲述背后革命故事:《红星歌》显少年赤诚信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释军队纪律与初心、《映山红》流军民深情……歌词唤醒红色记忆,旋律传递精神力量,成员们整齐跟唱,深悟“红色歌曲是历史见证与精神传承”的内涵。

  本次红色之行,队员们领略八角楼独特风貌,体悟红军前行的不屈精神,更登上黄洋界尽览井冈山风光,重温烽火岁月。接下来,“井冈红纪研学社”将继续在红色热土上深耕细研,让青春在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初心使命的征程中绽放更绚丽的光彩!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