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动乡韵青春行,“碳”索者点燃万家低碳星火
——数学学子跨越多省市调研,编织低碳生活中国图景。
近日,中国矿业大学数学学院“绿动乡韵・青春绘美:‘碳’索者”实践团正在以一场横跨重庆、江苏徐州、湖北宜昌、河南南阳等地的暑期低碳减碳宣传调研行动,为炎炎夏日注入清新绿意。活动以“低碳生活进万家”为旗帜,探索青年智慧赋能家乡绿色发展的新路径。
实践团成员前期深耕政策文件,筑牢理论基础,经过讨论设计出与时俱进的调查问卷,随后以线上线下双轨并进的方式深入社区展开行动。实践团的成员们行走在社区间发放调查问卷宣传低碳生活的重要性并且以身作则通过垃圾分类、绿色出行、回收利用废品等等力所能及的小事带动周围行动。精心设计的调查问卷如一把精准的标尺,丈量着公众对低碳社会的认知深度,垃圾分类实践与绿色出行倡议则化身行动号角,引导居民从细微处着手,共同改善家乡生态环境。

图为实践团向周围居民发放帮助填写调查问卷 张儒涵摄
在传播阵地上,青年学子敏锐捕捉时代脉搏,借助抖音、小红书等新媒体平台,将“低碳生活小贴士”转化为高频、轻量的知识碎片,持续浸润公众观念,让绿色理念如春风化雨,深入人心。实践团成员刘晨希说到“我认为绿色知识打卡的终极价值不在于打卡数据,而在于能否成为个体走向可持续生活的第一块跳板——当打卡停止时,真正的绿色习惯已悄然扎根。”

图为成员打卡内容 甄子涵摄
实践后期,团队将化身城市的绿色诊断师,系统梳理各地减碳举措的亮点与短板,对海量问卷数据与实地见闻进行抽丝剥茧的跨地域分析,最终凝练成一份极具参考价值的观察报告,为城市低碳发展提供来自田野的青年方案。
青年视角下的绿色脉动:
实践团成员任雅慧在太原见证了传统能源城市的绿色蝶变:“历经文明城市创建洗礼,家乡在生态优先理念指引下焕发新生。”她细数成效——汾河重现碧波,绿地星罗棋布,清洁取暖覆盖城区,燃煤锅炉成为历史。东西山造林12.6万亩织就“城在林中”的生态锦缎,供暖季PM2.5浓度显著下降。“家乡正奋力蹚出一条转型新路。”任雅慧对此充满信心。

图为山西省太原市万柏林区兴华西街的口袋公园 任雅慧摄
在南水北调中线“水龙头”南阳,成员安怡宸的调研揭示了发展与保护的深层联结。白河之畔,太阳能充电座椅彰显便民智慧,主体水质清澈见底。问卷显示,市民对低碳行为关注度颇高,政策引导正悄然改变日常生活。然而她也敏锐指出痛点:农村秸秆乱堆、老旧小区分类设施闲置等问题犹存。“乡村振兴需务实发力,低碳南阳更要从细节突破。”安怡宸呼吁,“唯有让绿色融入日常肌理,方不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殷殷重托。”
青年“碳”索者们以脚步丈量绿色发展之路,用调研报告承载家乡的绿色渴望与转型阵痛。他们以青春之名播撒低碳星火,在知行合一中为美丽中国建设注入蓬勃朝气与坚实力量——当千万家庭的日常选择汇流成河,便是中国绿色转型最深厚的底气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