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乡野耕耘廿六载,师魂筑梦育新苗——丽水学院“心星索”团队赴缙云李阳冰学校开展访谈活动

    2025-08-10    阅读:
    来源:丽水学院“心星索”乡村优秀教师访谈团队
  为了解“城市型”新生代乡村教师的职业历程与内心情感世界,近日,丽水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心星索”乡村优秀教师访谈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缙云李阳冰学校,对从教26年的副校长朱伟森进行专题访谈。

  朱伟森老师的职业生涯始于中师。初至乡村学校任教,简陋的教学环境让朱老师感受到城乡教育的现实差距。他回忆道:“我居住的是四面透风的木板宿舍楼,二楼的一个房间又被隔成数个小房间,一层薄薄的三合板钉起来就是两张床。”面对艰苦的乡村教学条件,他选择坚守讲台,亲历并见证了乡村教育设施的逐步改善与时代变迁。在课堂教学上,朱老师提出教育兼具“技术”与“艺术”双重属性。技术层面,他注重严谨的教学设计与常规管理,通过精心设计趣味活动激发学生兴趣;艺术层面,他强调情感共鸣与积极引导,认为一句饱含尊重的鼓励话语便能传递深切关怀。朱老师的阐述让团队成员深刻认识到,有温度的教育是激发学生潜能的关键。

  谈及坚守乡村教育的动力源泉,朱老师以“在责任田里低头找幸福”为喻。他指出,面对环境挑战与职业倦怠,教师需善于在日常工作中捕捉细微的幸福瞬间——无论是学生学业上的点滴进步,还是街头巷尾家长真诚的问候,这些都能转化为克服困难、坚定前行的力量。专业成长方面,朱老师视阅读与反思为基石,坚持研读教育专著,致力于将他人智慧内化为自身教学实践,持续提升育人能力。面对教师职称晋升的现实压力,他建议同行“职业规划要有航标,但不宜过度执着”,强调应守护教育初心,以平常心看待发展的不确定性,回归育人本质,避免被繁杂评价指标所困。

  此次访谈,团队成员不仅积累了宝贵的一线经验,更真切地感受到朱伟森老师身上那份令人敬佩的坚守与奉献精神。二十六载乡教路,不是为了名利与荣誉,而是源自对乡村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对孩子们的深切关怀。未来,团队将秉持初心,深入乡村学校,倾听乡教师心声,以实际行动感知乡村教育的脉搏,努力汇聚爱心与温暖为乡村孩子们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