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指尖上的楚韵:三闾刺绣

    2025-08-10    阅读:
    来源:拾遗楚韵·启为创新团队
在湖北秭归存在着一门传承千年的指尖技艺,秭归人民将楚地的文化,楚地的风俗在布帛上直观展现出来的一门技艺,它便是被称为“指尖上的楚韵”的三闾刺绣。
在2025年7月8日上午,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的启为创新团队跟随着历史文化的指引,来到了湖北秭归的三闾刺绣传承地,为探寻它千年的文化,发扬它深刻的底蕴。
上图是处于秭归屈原祠中“芈绣馆”中三闾刺绣传承人乔贵荣老师在为我们演示刺绣,老师端坐绣架前,指尖捻住绿色丝线,银针在布帛上穿插,轻重交替,每一针都极为灵活却又不失力道,手腕轻转间,布帛上那只小狗很快便显现出来。如下图。

三闾刺绣的根,深扎在楚文化的土壤里。作为屈原出生地秭归一带的民间工艺,它自汉代兴起便与这片土地的人文风物紧密相连。楚绣善用繁复线条与对称纹饰,三闾刺绣更是将这份特质发挥到极致:绣品中,龙舟竞渡的热闹、双龙抢珠的灵动、艾草菖蒲的清雅,无不透着浓郁的地域风情与文化记忆。挑花、课花、斗花……五种传统刺绣手法,曾衍生出上百种精妙针法,每一针每一线都凝结着古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的追求。那些代代相传的绣谱里,藏着的不仅是技艺,更是一方水土的精神密码。
一根丝线,一头连着千年楚韵,一头系着现世生活。三闾刺绣的故事,是无数非遗传承的缩影——它证明,古老技艺从不该被封存在博物馆里,当传统与现代相遇、文化与产业结合,那些凝结着民族智慧的手艺,便能在时光中永远鲜活。如今,当银针再次在秭归的土地上飞舞,绣出的不仅是精美的图案,更是文化传承的希望,是乡村振兴的图景,是属于中国人的浪漫与坚守。
在三闾刺绣传承人老师口中,我们了解到它曾经也面临过挑战,也经历过挫折,愿意接受这份技艺的人寥寥无几,不过由于它自身深厚的内涵,总是会有一代又一代愿意去接受并发扬它的人们,像乔贵荣这样的老师总是会有,也一定会有。三闾刺绣不仅仅秭归人民的瑰宝,也是我们国家的瑰宝。

在最后,我们邀请的乔贵荣老师与我们团队进行了合影(如上图),并采访了三闾刺绣未来的发展,老师表示会将它当作荣耀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也会静静等待下一个传承人的到来,当然,也会等着下一个像我们这样的团队来进行下一次的采访,让更多的人知道三闾刺绣。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