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飞航空主题教育基地作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成都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肩负着传承航空报国精神的使命,既是航空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堡垒,也是践行中央八项精神规定、弘扬务实作风的生动课堂。实践团师生一行走进基地,实地探访“航空报国”英模长廊和威龙广场,近距离观摩歼-20等战机模型与实物展品,感受大国重器背后的精神密码。
驻足于歼-20等战机的展品前,冰冷的金属机身下涌动着中国航空工业“十年磨一剑”的炽热脉搏。从零部件的精度把控,到整机研发的数十年坚守,航空人对极致的追求,既是务实作风的生动注脚,是“真抓实干”要求的一脉相承,更是“自力更生”航空精神的深度印证。每一件展品仿佛都在诉说: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没有捷径可走,唯有“板凳坐得十年冷”的韧劲,把每一份资源都用到刀刃上的干劲,才能让国之重器从图纸变为现实。
“祖国终将选择那些忠诚于祖国的人,祖国终将记住那些奉献于祖国的人”——成飞“两个终将”的型号文化如声声号角,在长廊间久久回荡,映照着航空人矢志不渝的初心与担当。长廊内,宋文骢、杨伟等航空英模的事迹展板依次排开,诉说着航空人不怕苦不怕累的英雄底色;从歼-10立项时的艰难抉择到歼-20首飞时的万众瞩目,一张张老照片定格着科研带头人伏案攻关的深夜,见证着科研团队“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攻坚历程。在这里,实干、奋斗、自律、奉献不再是抽象的词汇,而是歼=20划过天际时,由无数平凡坚守铸就的璀璨光芒。实践团成员驻足凝视,深切领悟到:从“修飞机”到“造战鹰”,从“跟跑”到“领跑”,变的是技术迭代的速度,不变的是一代代航空人“国之所需,我之所向”的忠诚品质与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报国担当。
走进基地历史展厅,实践团成员参观了我国航空事业发展历程的珍贵展品和详实资料,深刻感受到了 “航空报国、航空强国” 的坚定信念,由衷感悟到航空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担当与坚守。
从新中国航空工业艰难起步,到如今多款先进战机翱翔蓝天,我国航空事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历史性跨越。一件件凝聚着科研人员心血的航空装备模型,一幅幅记录着奋斗历程的照片,让大家对航空人隐姓埋名、默默奉献的精神肃然起敬。实践团成员纷纷表示,要以“苦”为梯,厚植家国情怀;要以“严”为尺,锤炼过硬作;要以“新”为翼,勇攀科技高峰,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在龙腾广场,实践团师生面对党旗整齐列队、庄严宣誓,重温入党誓词。铿锵有力的誓言,字字千钧,如同金石之声,在广场上空激荡回响,将实践团成员对党的无限忠诚与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坚定信念,毫无保留地倾注于这片承载着光荣与梦想的土地。
这一次神圣的重温,是初心的再叩问,是信仰的再淬炼。它让每一位成员更加深刻地铭记肩上的使命,进一步夯实了理想信念的基石。大家心潮澎湃,一致表示将以此次主题党日活动为崭新起点,自觉将感悟到的崇高航空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社会的广阔天地里,以青春之我展现青年党员的锐气与担当,矢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此次党日活动将理论学习、实践研学与志愿服务紧密结合,既是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生动践行,亦是一场涤荡心灵的党性教育。从历史展厅里感受航空报国的滚烫初心,到龙腾广场上重燃“强国有我”的青春热血,每一步都镌刻着理论与实践的同频共振。正如实践团成员杨昕所说:“当我们仰望天空时,不仅看到战鹰的雄姿,更看到共产党人用纪律锻造的钢铁翅膀,正托举着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翱翔九霄!”实践团成员将带着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以扎实的工作作风和昂扬的精神风貌,在新时代的广阔舞台上绽放青春光彩,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篇章。
(通讯员 王羽洋 赵念)